补齐水运短板 加快构建我省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2021年11月16日,贵阳港开阳港区举行了北入长江首航仪式,14艘运载6800吨磷矿石的货船沿乌江水路经重庆涪陵进入长江抵达安徽铜陵港,至此,乌江水运实现了全线复航。经测算,本次水路运输里程2203公里,运价每吨为161元,吨公里运费仅0.073元,远低于目前公铁联运由开阳至重庆的0.32元,充分体现水运低成本物流优势。省政协委员章友竞为此提出提案建议。
现状分析
贵州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是全国14个非水网省份之一。我省境内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93条,其中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33条,总长度达11270公里,覆盖74个县(市、区)。北部的赤水河、乌江连通长江,东部的清水江汇入沅水后直通长江,南部的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流入西江进入珠江。虽然水运优势明显,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多年来,水运一直是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弱项,航道等级低、碍航闸坝多、投入少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乌江、北盘江-红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等已纳入国家港口航道布局规划的高等级航道,机遇难得。为补齐我省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水运短板,促进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助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确保稳投资稳增长,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现代化建设中“开路先锋”作用,成为当务之急。
对策建议
一是主攻水运出省通道。据了解,乌江、北盘江-红水河等出省水运通道沿线,仅砂石、石材和水泥每年就有1000多万吨水路运输需求,而乌江年通过能力不足500万吨,南北盘江红水河由于龙滩水电站未建通航设施,至今未通。建议加快推进乌江航道提等升级、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等工程,早日实现航道通道能力达到2000万吨。
二是加快推进港口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成罗甸港、望谟港、播州港、开阳港、思南港等重要港口枢纽,统筹推进一般港口建设。
三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规划建设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连接贵阳开阳港区、大塘口港区、遵义三星港区、瓮安江界河港区、凯里港区等集疏运通道。
四是强化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导基础能源、新型建材、现代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向沿江布局,依托乌江连接长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连接珠江优势,实现“黔货出山”,打造乌江、红水河流域煤电磷、煤电铝、煤化工、煤电钢、石材产业经济走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据统计,建国以来累计完成水路运输投资不到180亿元,是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投入的1%左右,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水运发展之痛,建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