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49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6-09

“小院坝”助力基层“大民生”


——凯里市政协推动“院坝协商”工作记事



□杨子建


  “村里保洁员工资每年2000元的缺口可以帮助协调吗?”

  “能否给我们在古银杏树下添置一些石桌和石椅?”

  “建议上级部门多设几个环保箱。”

  ……

  在凯里市下司镇淑里村“院坝协商”现场会上,村民代表提出了村寨环境卫生治理的愿望。关联单位下司镇城管办、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和村委会的负责人,分别对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答复。

  牵头组织此次现场会的则是龙有荣和淳于桂香两位市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组织大家到院坝来协商,家门口的事情在家门口就解决了,我们很满意。”村民胡荣平说。

  “能为村民们办实事,并落到实处,我们也有获得感。” 两位委员也十分欣慰。

  这只是凯里市政协基层民主协商的一个小场景,而以“院坝协商”为平台的基层治理触角正在凯里的苗岭大地上蓬勃铺展。


高位搭台 解民忧民虑

  小切口楔入“大课题”。政协作用如何得到最充分发挥?凯里市委成立市级“院坝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协将“盘活涉村闲置旅游资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等两个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大课题”纳入年度计划,以“院坝协商”为切入点,深耕民情民意,厚植治理根基。

  高楼始于基台。搭起市镇村三级组织架构平台:8名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20个镇街政协委员联络委、7名专委办主任包片结对20个镇街政协委员工作室,245名政协委员打破界别,下沉到208个村级协商议事室参与“协商议政”履职。

  阵地建在哪里?依托镇村两级已经建成的综治中心办公室或会议室,以“六有”即有主体、有设施、有标识、有制度、有人员、有场地的标准,建成20个镇街委员工作室、208个村(社区)协商议事室。

  “院坝协商”议题怎么定?“党委交题、委员找题、基层荐题、网上征题、政协审题”,“拾党政之所余、急群众之所需”,确保关注民声民盼、通达民情民意、解决民忧民虑。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院坝就是民生大平台。去年,省政协、黔东南州政协作出全面推进“院坝协商”工作部署后,凯里市以4个镇街作为试点,以“政协搭台、委员带动、多方共商、纾困解难”的方式,召开7场“院坝协商”会,收集意见建议71条,现场达成共识16条。

  “政协委员在身边,我们村民的事情就多了一个协商途径,问题解决就增加了一条路子。”淑里村党总支书记周庆辉说。


委员下沉 唱响政协“好声音”

  沉下去,委员把协商的职责镌刻在广阔的基层,落实到群众的身边。

  沉下去,政协把议政的答卷公示在磅礴的共识里,书写在壮阔的民生考场中。

  “我们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先沟通后协商。”同时身为市政协环境资源与民族宗教委主任、下司镇包片结对“院坝协商”指导员的龙有荣说。

  “我把调研的民意集中起来,和龙有荣主任沟通并协调相关部门后,召开了这个现场会。”淑里村“协商议事室”主任陆阳这样说。

  一年来,全市36场“院坝协商”会始终坚持“先调研再开会、委员主持”的原则,增强了政协委员主动下沉带动群众参与“院坝协商”的自觉性,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四个参与”下沉:政协委员参与镇街“协商议政”活动、参与结对联系界别群众、参与进企业进村进农家助推经济发展、组织群众共同参与“码上协商”在线议事活动,委员到基层履职从“软要求”变为“硬约束”。

  ——“四个一线”效果:平台到村(院坝协商),诉求一线表达;委员到村,共识一线凝聚;部门到村,难题一线破解;回访到村,干群一线和谐。

  ——“三个转变”收获:委员履职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唱戏”转变;部门支持由“群众登门”向“干部下抓”转变;群众参与由“要我协商”向“我要协商”转变。

  依托委员下沉,履职尽责的“政协声音”在凯里的苗山侗水间回响。


注重成效 “呼声”变“掌声”

  逢年过节和婚丧娶嫁停车难是旁海镇联巩村群众几年来的闹心事,而随着今年3月停车场的建成,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呼声”变成对了委员履职的“掌声”。

  路径是清晰的:政协委员下沉到村了解民情,梳理出“停车难”问题,经镇政协委员联络委研究报镇党委同意、市政协审核,作为今年旁海镇“院坝协商”议题。联村的镇党委副书记“吹哨”,联村的政协委员、各部门、村民代表、社会贤达共同参加“院坝协商”会,对停车场建设涉及土地、选址、资金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提问、解答、辩论、解惑,最终达成一致。

  民生的触角同步延展到小区。

  湾溪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将“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作为龙井社区复烤厂小区“院坝协商”议题,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治理乱象;围绕小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私营幼儿园入园贵、公立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大十字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找准“入园难”问题17个,多方与议题涉及单位部门协调,从集团化办学、公办民办教学一样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降低民办入学成本等方面达成“院坝协商”议定事项,在一年内全部办结办好,获受益群众的欢迎。

  把心打开,把结解开。一年来,全市政协委员征集问题线索196个。今年,市政协审核把关镇街联络委报送的320个协商议题,确定年度“院坝协商”议题84个,目前已召开协商会29场,形成转办建议案或协商办理提议23个,累计达成共识160余条。市政协、市督查办和镇街委员工作室跟踪督办,市政协主席会议审定销号、多渠道通报成果,确保了协商达成的议定事项能精确高效落实,既“协商得好”,更“办理得好”。

  “党政联推,协商有主体带动;力量联合,协商有组织保障;议题联选,协商有精准事项;会议联办,协商有规范程序;效果联评,协商有转化成果的‘五联五有’机制,有力推动‘院坝协商’向纵深发展,成为了自我提升的新载体、团结联谊的新桥梁、反映民情的新渠道、协商议政的新平台。”市政协主席王凤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