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4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5-25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自然与文化旅游双互动

  

□王昭言

 

  新国发2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实现贵州建设“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的纲领性文件,为推进贵州的全面进步绘制了蓝图,提供了可实施方案,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西部大开发进入“十四五”新时期,是脱贫攻坚取得全国性胜利后的新时代,在此时代语境下,国家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那么,贵州就应该在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新发展理念基础上,立足脱贫攻坚成绩加快建构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全国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扩展贵州影响力。数字发展和生态既是贵州发展的底线也是贵州独有的优势,因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必须有全国视野和时代意识,所以生态旅游和数字合作就是贵州发展必“闯”之“新路”。

  文件对过去贵州脱贫攻坚取得成果的肯定,也是对贵州的浓浓厚望。因此,基于新国发2号文件,我们在自然与文化旅游思考上,应该立足贵州本土特色,利用好丰富的自然原生态旅游资源,建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乡村振兴、开放旅游、数字经济三位一体综合性生态旅游的健康贵州。

  充分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富矿,打造精品旅游多彩贵州。贵州旅游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是名副其实的自然风光“大公园”和民族文化“大观园”。目前,全省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4处;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另外,中国和挪威王国合作,在贵州六枝梭戛、黎平堂安、锦屏隆里、花溪镇山四个古老的民族村寨建立了4个生态博物馆,形成了具有独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生态博物馆群;国家A级旅游景区99个(其中5A级景区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森林公园28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寨1.8万个。加大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可以向内拓展就业、增加省内居民收入,既可以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还可以建设美丽乡村。

  充分开发党史文化资源,打造长征红色旅游带。一方面,贵州具有红色资源点多、面广、厚重等特点,目前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名录的有11个,大部分依托国家级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打造。贵州应该围绕长征建立自己的红色旅游经济带,组建专家加强党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实现历史细节挖掘、研学培训和文创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抗日将领后人数据库恢复抗日将领资料。在文化旅游领域,贵州可以着力打造抗日将领文化工程项目,实现与自然资源的业态融合,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美丽乡村”“非遗传承”等多种业态。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