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的 爱 情
□安宁
母亲今年快90岁,70余岁的时候还健步如飞的她在80多岁时已经腿脚不灵活了,可思维还很清晰。小学都没读几天,写了一本书,回忆她革命的经历和与父亲的爱情。
四十岁以前,我真以为父母那一代不会有什么爱情。他们有的只是组织的安排、生活的需要、严酷的环境和过日子的现实。
四十岁以后,生活的磨砺使浮躁的心逐渐沉淀下来,人到中年的顿悟使我能够静下心来去领会父母辈的爱情时,才突然明白,不是只有血红的玫瑰和雪白的婚纱才能代表爱情;不是只有跌宕的情节和才子佳人才能演绎爱情;不是只有阳春白雪和山盟海誓才能证明爱情,不是只有梁祝化蝶和孔雀东南飞的生死才能表达爱情……不是,有很多不是。
可当我们终于明白那每天从低矮的小瓦房里冒出的袅袅青烟、那些包谷饭就着酸菜汤以及孩子们吵吵闹闹的日子、那每天用老土碗盛的饭和那一小杯定量的酒、那被微微颤颤地步伐牵动的目光和从老伴的衣领后又捡去一根白发的情景,这些常被我们忽视的才是我们不曾拥有的爱情时,我们已不再年轻。
去年,我参加一位朋友母亲的葬礼时听到一件事,使我泪流满面。
朋友父亲早年在本地偏僻的乡下工作,找了当地一个苗族女子结婚成家。那真是一个偏僻的地方,那个苗族女子说汉话都不流畅。后来朋友父亲回城工作,把苗族女子带了回来。那苗族女子没有工作,她的工作就是照顾好家,照顾好他的男人,照顾好孩子们。后来啊,她的几个孩子都大了,她又帮着带几个孩子的孩子。当孙子们都读书去了,她就全心全意照顾老头子了。
终于有一天她累了,先走了。当孩子们给她整理遗体遗物时发现,她一直当个宝似的系在身上永远都不愿取下来的、也不让任何人触碰的那条布腰带里装的竟然是一本结婚证,是她和老头子的结婚证!所有的孩子全部哭倒。
半年后,原本精神矍铄的老头子悄然离世。
还有前年一位好朋友的母亲离世,让我再次感受到没有鲜花的爱情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朋友的父亲年轻时在云南大理参军,转业回地方时带回了一个大理白族姑娘,就是朋友的母亲。那个年代,由于通讯和交通的不便,朋友的母亲和故乡亲人就此失去了联系。
云南有一段俗语,其中就有一句:大理妹子品行好,贤德淑良起得早。朋友的母亲就是如此,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和朋友的父亲恩爱有加,教育子女颇有良方。
我见过朋友的母亲,60余岁还美丽端庄。
朋友母亲下葬的那天已经快进入冬季,乌蒙高原上草木萧瑟。当朋友母亲下葬那一刻,朋友父亲正蹲在地上烧纸钱,突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了朋友父亲的脸上,轻抚翅膀,即使纸钱燃烧的火焰快烤焦了她翅膀,她也不肯离去。大伙实在不忍心,挥手撵蝴蝶离去,蝴蝶仍不肯离去,这时又来了几只蝴蝶,那蝴蝶才围绕着朋友父亲转了几圈,依依不舍跟着群蝶离去。
望着飞远的蝴蝶,朋友父亲对孩子们说:这是你妈妈的家人来接她了。说完,两行清泪从朋友父亲的眼角流出。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在土改的时候相识并结为了革命的伴侣。两人的性格差别很大。母亲为人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性格急躁火爆。而父亲为人细致周到,处事温文尔雅,性格不急不恼。由于父亲的家庭成分不好,还因此影响了母亲的进步,但两人还是相濡以沫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
母亲老了后常说,她就是为了改造父亲,帮助他进步,共同走革命的道路,他们才走到了一起。可是后来母亲五十多岁的时候,父亲一个人先走了。我终于知道母亲膝盖为什么变形得那么厉害,那是因为在后来的40余年里,她一个人要走两个人路啊!
母亲晚年常回忆父亲,她还写了许多诗来纪念父亲。
当我问母亲她与父亲有没有真正的爱情时,她说:我们不懂什么是爱情,我们只知道在一起就是要付出,我们那个年代啊,牵了手,就是一辈子!
芳华易逝,岁月不惊,这就是父母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