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2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4-29

“ 口袋公园”也有诗和远方

 

□袁文良

 

  四川省华蓥市以市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城区闲置土地作为公园建设用地,建造了一批既贴近市民又美化城市的“口袋公园”。这些“口袋公园”,集文化、生态、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既美化了城市环境,拓展了公共活动场所,又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需求,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城市更加宜居。(《人民日报》4月20日)

  所谓“口袋公园”,是城市开放性空间中的一种新形式,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明显,在城市高楼越来越多、间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这种“口袋公园”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小憩、玩耍、聚会、锻炼、与他人交流的良好去处。因此,各地在城市更新中,要充分拓展城市的绿色空间,把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变成人们的诗和远方。

  一是要广泛征求民意。要将“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作为亮点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从满足市民实际需求的目标出发,广泛征集市民意愿,充分尊重民意,并进行高起点规划,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大气实用、贴近群众,从而让“市民是城市主人”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要彰显当地特色。要注重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将本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融入“口袋公园”的建设之中,赋予“口袋公园”最深刻的灵魂,实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风格、一园一特色,从而让原本单调、枯燥的游园环境更加生动,让市民和游客从中体会到当地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三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对“口袋公园”的管理,不可能像大公园那样管理,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在“口袋公园”建成后,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分别明确每个“口袋公园”的“园长”,并明确其具体管理职责。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强化市民群众“美化环境,人人有责”的管理意识,从而主动去珍爱这些为城市带来生机的小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