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28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4-28

求索天地境界如初

  

——读邹伟先生散文诗歌集《浪卷如初》

  

□李裴

 

  看到《浪卷如初》这个书名,激起心中颇多感想,像是穿透人生历程的一束光,在诗与远方闪亮……怎么想出这样一个书名?其间大有深意!作者确定这个书名是分享了方家智慧的,跨了初始之名一大个台阶,故十分的欣喜和自爱,才能有“深情感激”老省长亲自提笔为“浪卷如初”书名泼墨的感慨之语。

  理解之一:浪卷,是对客观外在存在之现象的表述,所谓“满地风舞荷,谁奏采菱歌?野韵千般好,津津似伐柯”。我们看郭新民先生的描述:“(作者)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如用长河形容,那可谓是激流勇进有之,静水流深亦有之。所幸邹伟兄历来勤奋,多年笔耕不辍,否则我们的朋友圈岂不缺少了很多传奇!”品味作品描写的“浪卷”,其抒情、审美和时代风云变幻,构成了其作品世界独具特色的魅力。

  我的经历所见,于此确有深深的体会。我想,类似作者工作生活经历的同志,大概有两种状况是不言而喻的:其一,担心别人知道自己会“写”作文学作品,尤其是“诗”;其二,自我感觉良好而不“自知”,尤其不知何为“文学味”。

  理解之二,如初,是否浪卷翻滚于“外”,而能如初于“内”,应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初,我们可以理解为初心,于作者,这不是原始的“初”,而是历经“浪卷”之后的“初”。作者坦言“如今熬成了木石心,管他流水落花,只图心灵自在,唯性情尔”。“性情”这个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分量很重,我给吴老满《随心而记》写序,就用了“率性写作”这一概括。我们想,整个作品透射出自然、功利、道德、求索“天地境界”,窥视知天、同天,这是怎样的“化”的功夫和领悟。

  要想在“浪卷”中“如初”,心中能够坚如磐石,对一个具体人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的内在基础:其一,逻辑体系……这是非同一般的自身修为;其二,“真”……就是身边人、身边事,于“我”的视野之所及;其三,“善”……比如作者写其爱犬“下下”之情,恻隐之心深入骨髓,对生命的怜悯、宽厚、包容,有一种人的“善”的超越的视角;其四,“美”……仅体味作品文字的张力可见一斑。

  很有意味的是,作者“最后要特别感谢夫人和女儿的爱和关心,使我始终葆有澎湃的豪情及愉悦的心性,才能不断创作出这些精美的诗文”。真让人感慨啊,幸运的邹伟,快乐的人生。由此想到克尔凯郭尔的金句:“美丽的辉煌与神圣之处,从本质上讲,它只与高尚的文字和女性有关,那些认为无须对女性进行研究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审美者。”

  作者对创作是有雄心的,我理所当然是“点赞派”。作者这样说的:“但愿这本《浪卷如初》能够开启新的航程,培育出更加精彩的文思和作品。”这对我们的“同道者”定是一种对“创作”的激励和构建“如初”的动力!

  需要突出强调的是,作者真正把个人的工作生活当成了人生追求,是其“内在”本身所赋予“外在”的“意义”,这种理念造就了其自身的胸怀、格局和超越,是以有了《浪卷如初》这本集子,也就毫不奇怪了。

  

4515-3-4.jpg 

《浪卷如初》

邹伟 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