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26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4-26

巧手编织美好生活

  

——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黔东南州政协委员杨杜娟

  

□潘期武

 

  “笔筒就按照刚才我教大家的技巧来编,还有几天就交货了,大家多辛苦,交了货就得钱给大家了。”走进位于三穗县八弓镇界牌村的贵州黔森源竹编工艺厂,篮子、簸箕、筛子、灯笼等竹编产品琳琅满目。工人们熟练地破篾、编笔筒、组装竹丝扣瓷,一派繁忙景象。说话的年轻女老板叫杨杜娟,是黔森源竹编工艺厂经理,也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黔东南州政协委员、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杨杜娟出生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竹编)之乡”——三穗县八弓镇界牌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商务专业。2014年,执著于对竹编的热爱,杨杜娟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返乡创办企业,以办厂的方式让更多人学习编竹编、热爱编竹编,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黔森源竹编工艺厂生产的竹编制品深受大家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其开发的竹簸、竹花瓶、竹手提包、竹果盘、瓷器竹编包装、温水瓶竹编包装等产品,远销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及日本等国内外市场。如今,在杨杜娟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不仅靠着竹编增收致富,还让竹编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使三穗竹编工艺品焕发生机。

  聊起竹编,杨杜娟总有说不完的爱,儿时她就经常缠着父亲学习编竹制品。决定创业之后,为学好竹编,她诚心拜谒当地的竹编老师傅吴大国、龙远军、涂志祥,四川青神县的竹编大师陈云华、湖南会同县的竹编巧匠肖体贵等等。通过不断刻苦学习,杨杜娟掌握了扎实的竹编技艺,成了远近闻名的竹编技艺带头人。2018年10月,杨杜娟成为三穗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一人致富不算富,看到乡亲们富裕了我心里才舒坦。”自公司成立以来,杨杜娟一直将竹编与乡村发展融合,对广大竹编新手及竹编爱好者实行义务培训,把自己花钱学到的竹编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他们,甚至连假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体验、打工创收的中、大学生,她都毫不吝啬地手把手教。对双休日到厂学习的困难家庭孩子,她不仅免费提供中晚餐,而且编织的产品只要合格全部支付现金,竹编工艺厂成了爱好竹编孩子的乐园。目前,杨杜娟带动了50余个闲散加工户增收致富,与近300名学员签订了供货协议,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15个,农户月收入可达1000元至6000元。同时,以“合作社+产业+扶贫车间+公司”的模式,在三穗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累计为24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培训,累计带动群众5210人就业,累计创收300余万元。

  “我为何如此努力,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杨杜娟看来,从事竹编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它的平凡在于平常与实在,它的伟大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在于竹编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找到了碰撞点,在于竹编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获得了新鲜的血液。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杨杜娟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面向市场创立品牌,孜孜不倦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创业至今,杨杜娟的努力奋斗也得到各级各部门高度肯定:2016年,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同年又被推选为州政协委员;2017年,被省妇联评为“贵州省巾帼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荣获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颁发的“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2019年,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20年,被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第四届“贵州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2021年,其公司生产的竹编工艺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前不久,杨杜娟又光荣当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能当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把竹编产业做大做强,让乡亲们从中得到实惠。”杨杜娟表示,政协委员政治荣誉高、工作责任重、社会影响大,今后将继续积极参加民主监督工作,建真言、献良策、办实事,用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人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