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2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4-22

故乡侏儒山的舌尖美味

 

□余运桥

 

  在我老家,武汉蔡甸区的侏儒山,就能领略水乡泽国的风光,很享受。其实更让人回味的是当地的美食,不尝一下,就不能说来过。游湖涉田回来,弄上几个菜,小酌几杯,呼吸乡下甜净的空气,朝霞夕阳也好,小雨大雪也罢,都无比的惬意。

 

地展皮

  我老家村子后面的横山,一夜春雷响过,早上满山石缝里都会钻出“地展皮”。这玩意也叫“雷公屎”“救荒菜”,长得像木耳,但无比柔润爽脆,嫩得像煮熟的蛋清。摘一袋回来,泡上一会,去掉碎草稀泥,洗净,亮晶晶的。拌上腌菜炒熟,或者打鸡蛋汤、炒鸡蛋,绝对是上等美味。

  “地展皮”据说能清热明目降火,食疗两用。可惜市场上从没见卖的。从它的别名来看,过去都是上不了正席的边角菜。乡下人见多不怪,理睬的不多,有点钱的人家更是不正眼瞧上一眼。我倒是吃过无数回,经常放学后顺路从山上摘一些回来充饥。贫寒之家,在荒山野湖摘点东西,管的人少,反倒吃到了另一种美食,这也是一段很有嚼头的趣事。

 

田泥鳅

  开春水涨,田泥鳅也争先恐后从土里跑出来一享春光。小时候,我们常常捡来废弃的牙刷,把毛去掉,插上满满的针,露出一排排锋利的针尖,再绑上一两臂长的棍棒。这样,一件锐利的捕泥鳅利器就算完成了。一到晚上,我们就带上它和手电筒,沿着田埂搜索田间泥鳅,这些小家伙们都懒懒地在浅水里休憩。听到脚步声,看到了光亮,偶尔也想赶紧游走。但这时真是已经太晚了,牙刷冷不防地猛扎下去,它只能在针尖上活蹦乱跳地挣扎。三两个小时下来,半篓子泥鳅就到手了。

  每到冬季,我父亲都要牵牛犁田将地翻耕一遍。地半湿不干,正好藏泥鳅。一年下来,泥鳅吃够了营养,个个都很肥硕。父亲在前面犁田,我就跟在身后捡泥鳅。有的泥鳅身子被犁戳断了,直接捡就是。有的泥鳅藏得深,犁出个小洞口,拿起小铲子一挖,泥鳅就很不情愿地跑了出来。一亩地,能捡上好几斤泥鳅,可以打上好几餐牙祭。

  田泥鳅炖莴笋最好吃,一点也没有什么土腥味。泥鳅吃不完时,就用盐腌上几天,再晒干,干蹦蹦的,走一走油锅,真是香脆!书上说,泥鳅是“水中之参”,富含酶、核苷等多种营养成分,难怪它的肉质那么细腻。过去真没有把它们当一回事,确实是到处都有,现在想来,这才是人间餐桌珍品。

 

野茭白

  现在菜场上的茭白,很粗壮,心也是纯白的。但侏儒山的野茭白就完全不一样,瘦小,质是黑灰色,很粉。野茭白老家人都叫“高菝”,我是根据它的土读音这样写的。

  我家老屋前有五分责任田,父亲母亲为了蓄水,特意挖了一个很小的水凼,里面丢几条鱼,种点藕,水边还栽上一溜“高菝”,就让它们随意地长,但总是小有收成。每到夏季,“高菝”叶长得很茂盛,近一人高,迎风招展,一不留神,“高菝”就偷偷鼓胀起来,挺起了大肚皮。

  “高菝”丢进灶里烤熟吃很过瘾,剥下外层的包皮,一口咬下去,满嘴香,像吃甜糯的熟米粉一样,弄不好还搞一个黑乎乎的大花脸。小时候,我就经常这样吃,减少了上锅做菜的麻烦,却也尝到了另一种风味。“高菝”切成片片配炒腊肉顶有味,在锅里打几转,腊肉的熏香,“高菝”的清香,还有葱蒜的异香,真是沁人心脾。去年我返乡,友人请我小聚,端上来一碗腊肉炒“高菝”,黑不溜秋的,尝了一片,才知是“高菝”,一碟“高菝”就几乎被我包了。也难怪,几十年没有吃到这玩意,吃起来就顾不上什么礼数了。如果再来一次,大概还是如此嘴馋!

 

野菱角

  我家有一小片地,地势低洼,后来附近都连成一片,成了一个大塘。塘里种藕养鱼,也会莫名其妙长出一些野菱角。小时候我就爱偷偷跳进水里摘野菱角,也不怕豁得全身刺痛麻痒。主要是野菱角太清甜了,很难经受住它的诱惑。

  野菱角大概有一个指头那么大,三角形,皮很薄,肉水分很足,也特别甜,生吃最好。野菱角肉也能炒着吃,有些回甜,炒什么,我忘了,前些年在餐馆吃过。还有大的菱角,不知道算不算是野菱角,一个手指长,肉质就很厚实,但是皮厚,咬不动。大菱角含淀粉丰富,煮熟了,可以当饭吃,比米粉口感好,十来个就能填饱肚子。

 

土憨包 翘嘴白 刀鳅

  “土憨包”像小河豚,胖嘟嘟的,拇指般粗,只能长到一掌长,喜欢在老百姓洗菜浆衣的地方出没。它们其实并不迟钝,身手也不差,不好钓,可能是太聪明,从来没有见过人钓起来过。因为长相憨态可掬,大家才取这个名字。“土憨包”肉质非常细腻,煎炸烧都可以,就是味道好。

  “翘嘴白”嘴尖,肚皮薄,身体扁,也差不多一掌长。它们喜欢在水流稍急的地方来回游弋,一群群,一堆堆,有点水中军队的气势。可惜它们嘴太馋,最好钓,随便丢下挂蚯蚓的鱼钩就能钓上来一只。“老家人吃大鱼习惯了,对它们不屑一顾。它们是吃流水长大的,若腌好晾干,或拌点米粉,走一走油锅,那才叫香脆。

  “刀鳅”长得和田泥鳅一样,只是稍长一些,行动敏捷,生性凶猛,爱在水清且静的地方呆着,特立独行,伺机而动,攻击弱小鱼类,对鱼钩从不感兴趣。肉质比田泥鳅还要好,红烧起来最好吃,即使我小时候也很少吃到,现在更是从没见过。

  这三类鱼,我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学名,乡下人不待见,书上查不到记录,是真正的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