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甘露寺怀古
□王昊哲
镇江,位于江苏省苏南地区,长江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的发祥地。镇江虽不大,但她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镇江这座城市格外引人入胜。其中一个必去的景点就是甘露寺。
看过京剧《龙凤呈祥》的朋友,一定记得刘备和孙权结盟时,在甘露寺与孙尚香联姻的故事。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始建于东吴,因建立于东吴甘露元年(256年),故名。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渴望一展自身才华,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甘露寺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后峰上。北固山不很高,但紧临长江,从江岸平地拔起,悬崖壁立,异常险峻。甘露寺背倚大江,在峰巅朝南一字儿排开,下临陡峭的绝壁。和其他著名的寺院不同,它没有几道山门,没有纵深的院落,建筑基本上是横向分布。寺门外有一堵墙,刻着梁武帝对此处风光的赞语:“天下第一江山”。进了上书“南徐净域”四字的第一道洞门,便是“古甘露禅寺”,寺门左右各有一较小的门,右为“福德神祠”,左为“老君神殿”,第二道洞门上前面写有“金焦在望”,背面写有“六朝风月”;第三道洞门颇为别致,洞门墙一直修到御碑亭的中间,把一座六角亭分为两半;第四道洞门是圆形的月洞,正面写着“是处可游”,背面写着“千古江山”,进去有个小院落,迎面西墙上嵌有“天下第一江山”碑刻,南面又是一个月洞门,上面用篆字写着“古走马涧”。出洞门,是一片亩余大的平地,两壁夹峙,中通一线,相传孙权和刘备曾在此纵马驰骋,所以俗称“跑马磵”,在临江的岩石上,还刻着明末朱永熙写的“溜马磵”三个大字。
由“溜马磵”折回,进入甘露寺“石骚楼”的厅堂,正中悬挂着巨幅国画《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右面墙上挂着吴国太和孙夫人、孙权和周瑜的画像,左面墙上挂着诸葛亮、刘备和赵云的画像,人物栩栩如生。置身其间,不禁心驰神飞,仿佛见到当年那些在这里演出了威武雄壮的话剧的古人,以及交织着政治、军事与婚姻离合的扣人心弦的情景。
在这间厅堂的背后,有一块雕刻精美的石头,名“狠石”。它似羊,似狼、似犬,前腿向后弯曲,后腿蹲踞。相传三国时,孙权和刘备曾一起坐在石上,共商抗曹之计。此石确实由来已久,宋代诗人多有记载和描述。苏东坡在诗序中写过:“甘露寺有石似羊,相传谓之狠石。”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至甘露寺,有狠石,世传为汉昭烈、吴大帝曾踞此石共谋曹氏。”姜夔在和辛弃疾的北固亭怀古词《永遇乐》中也写道:“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很石”即“狠石”)看着这块奇石,使人留连忘返。
在“狠石”稍东,便是有名的北固楼了。北固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长江流域的三座名楼。它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下临笔直的悬崖。在此处举目眺望,云水苍茫,江流天际,金、焦二山一西一东如勇士般护卫着,的确气势非凡。一千七百多年来,沧海桑田,此楼也几度兴废,数易其名。宋书法家米芾题楼名为“天下江山第一楼”。苏东坡来此游览时,眼见风景多采多姿,便将楼名之为“多景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这首著名词句就是对北固山景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