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 子 飞 起 来
□许国华
“红毽子,真好看,飞上飞下像燕子……”“左脚踢,右脚踢,大家都来练身体,身体健康好学习……”伴随一阵悦耳的儿歌,沉寂多年的毽子再现了,小区休闲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孩子在踢毽子。
踢毽子,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体育游戏,是古代杂伎、杂戏、博戏、百戏的一种。据北宋《事物纪原》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鞬子,三五成群走踢。”
在我的孩提时代,非常流行踢毽子。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冲向教室外的空地上,三五成群地围聚在一起踢毽子。一个个飞起的毽子五彩缤纷,在空中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犹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尤其在冬天,尽管那时我们穿得单薄,但一踢上毽子,跳着、闹着,冻僵的身体就顿时暖和起来,无惧寒冷的侵袭。
踢着毽子的童年,幸福而短暂。转眼间,我们告别了踢毽子嬉戏的年龄。毽子,这个陪伴我们成长的体育游戏,也渐渐地“退役”,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如今受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学,孩子只能在家网上学习,长时间地在电脑、智能手机上观看,对视力与健康肯定不利。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学校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布置了踢毽子这项体育作业。于是,小区里出现了久违的踢毽子运动。
踢毽子,看似简单,实则是个对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很高的运动,讲究眼、腿与身体各个部位的紧密配合。小区里的这些孩子,大都是初学踢毽子,还没有掌握踢毽子的技巧。
看,邻家小女孩将毽子抛起,刚要抬腿去接,毽子却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子,头一扭,身一弯,径直掉落在地上。不服气的小女孩,从地上捡起毽子,再踢!但事与愿违,只踢了一下就落地了,再次以失败告终……不服输,不气馁,仿佛与毽子较上了劲,小女孩又重新拣起了毽子,燃起了“一定要踢好”的必胜信念。
踢毽子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运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熟中生巧的过程。小女孩练习的次数多了,便能熟能生巧,不知不觉中,踢到的毽子个数不断增多,从二三个到七八个,甚至一下子能连踢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到后来,小女孩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了,毽子仿佛黏在她脚尖上似的,脚和毽子形成了一种默契的配合,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毽子,指东向东,指西向西。毽子随着小女孩的足尖轻盈地起落翻转,宛若展翅的彩蝶在翩翩起舞。其他孩子围在她周围,众星捧月一般,一边为她欢呼,一边为她点数。小女孩受到鼓舞,越踢越自信,越踢越有劲,一会儿用脚尖单挑,一会儿用脚内侧端起,一会儿又用膝盖轻轻接住。现场时不时响起惊叹声和欢呼声,热闹极了。
掌握了技巧的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单踢计数的简单踢法,开始追求花样踢法,于是乎,双踢、空踢、跳踢、对踢……花样迭出。有的左右开弓,健步双踢;有的前后夹击,腾空跳踢;有的毽逢对手,隔空对踢……一个个如花的毽子在足尖腾起弹跳,在空中翻飞起舞。孩子们左一脚,右一脚,小小的毽子在空中翻飞,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我饶有兴趣地望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踢毽子,好似自己的身体也跟着变得年轻且轻盈起来。
小小的毽子,给孩子们带来了大大的欢乐。从一窍不通到熟能生巧,从生涩别扭到随心掌控,学习踢毽子的过程,实际也是让孩子们明白“世上无难事”的过程——只要像踢毽子一样不懈努力,世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明天终会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