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时岁月好 读书滋味长
□张军霞
这个周末,我决定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看书。很多年了,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当遇到烦心事,不会轻易找人去诉苦,而是坐下来读书,读着读着,心就静了,读着读着,生活就又变得重新明朗起来。
这几天,我正是因为在工作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内心颇不平静,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于是,我再次向书本求助。我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读到“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我就觉得好像有一朵花开在了我的心上,正在静悄悄传递着不一样的暖。读到他说:“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我忽然就想,汪大师这样的名家,都懂得顺势而为,甘愿享受小桥流水的凡俗生活,他的内心该是何等的坦荡!相比之下,我这样的草根人物,在遇到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微小、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啊。
我读漫画大师蔡志忠的《天才与巨匠》,读到他说:“台湾有一句俚语:一株草,一点露。意思是当清晨的薄雾散了,地面上无论大草小草,每株草尖端都挂着一滴露珠。也就是说,天地是公平的,任何人只要努力守本分,都有一口饭吃。”这样富含哲理的句子,让我内心的焦虑瞬间减少了很多,是啊,只要我努力上进,就算我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我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点露,又何必总是患得患失呢?
我读许冬林的散文集,读到这样的一段感悟:“人生,也就是坐在一辆老式火车上,到达并不陌生的地方。在这趟列车里,长的是琐碎、沉闷、无聊,还有寂寞,但在这恒久的忍耐与温情里,坐下来,记得打开自己,记得看看窗外,终能相遇一片花开的风光。有的一树,朵朵灿烂,不依附,不怯懦。有的一片,千里万里,大气辉煌。都好,花开,便得意。”我喜欢这样的比喻,当我们把人生之旅定位在老式火车上时,日子便可以从容许多。我已经坐了下来,我也要打开自己,我顺着书房的窗户望出去,自家露台上的花儿在温煦的阳光下开得一片灿烂。我把遇到的问题认真捋了一遍,确定不是自己的错,确定自己无力改变。然后我又问自己: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我想了想,只有一个答案:工作时,做好手里应该做的事情,顺其自然;下班后,继续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读书与写字。读书累了,就像此时,我还拥有一院花香呢,我也可以得意。
梁实秋曾经说过:“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果然是开卷有益,我这样想着,读着,心就静了下来,静时岁月好,读书滋味长,我再看窗外,那花不知又开了几重。有书相伴,岁月静好,掩卷深思,拈花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