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3期 本期3111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3-24

相约“两会” 别样印记

  

——十三届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回顾之四

  

□黄芸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备受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注、世界各地的热情瞩目。全国两会期间,住黔全国政协委员都尽心履职、全力议政,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不乏一些鲜活、生动的故事,令人感动。

  

小礼物展示大情怀

  “你们看,这衣服上的绣饰、花草、鱼鸟、飞凤,皆为巧手的绣娘用编入马尾的丝线一针一线绣织而成,整套衣服的绣饰需要匠心巧手用一年功夫才能完成。”2021年,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间隙,住黔全国政协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潘晓慧正在向媒体记者展示着她从家乡带去的“马尾绣”特色民族服饰。

  这不是潘晓慧委员第一次“带礼物”参会了。

  “2020年参加全国两会,我带上了都匀毛尖茶,参会的委员们喝后都赞不绝口。2021年除了茶,还购买了刺梨干,给朋友们品尝,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贵州更多的‘宝贝’。”潘晓慧委员说。

  同样于2021年带礼物参会的,还有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

  余留芬委员手拿一个“小布袋”,娓娓地向参会政协委员及媒体朋友介绍说,“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我们本土企业制作的人民小酒外包装布袋。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布袋,仅2020年一年,这个小布袋就带动了周边邻村老百姓100多人就业致富,产值达到200多万元。而这仅占了人民小酒外包装用量的五分之一。”

  特意带上小布袋去参会,余留芬委员“别有用心”。她说,“2021年,人民小酒将继续扩大培育像这样的本土小微企业,这是让当地群众致富的实事和好事。哪怕是手工成本上要高过外地大机械化企业1角、2角钱,我们也要继续做这件事,让这个小布袋变成百姓致富的‘小金袋’。”

  穿着“马尾绣”服饰去参会的潘晓慧委员也自豪地说:“我希望穿上它们,将家乡的‘美好’随身相携,展示给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欣赏,让大家惊艳我们水族‘非遗’文化,为宣传家乡、宣传贵州出一份力。”

  

小身影登上大舞台

  由于会期的安排,全国政协十三届历次会议,有4次都是在3月初进行,在北京过“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已成为魏定梅、胡国珍、潘晓慧、余留芬4位女委员的特殊“福利”。

  “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2021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祝福,让我们倍受鼓舞。我们女同胞要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开拓创新、奋发前进,继续发挥女性刚柔并济、细致周到的特质,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一年又一年的祝福,让女委员们倍加珍惜,“巾帼不让须眉”的成绩也绝对名副其实。

  2019年3月3日,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开启,余留芬委员亮相“委员通道”,成为第一位走上“委员通道”的住黔全国政协委员;3月11日,人民大会堂内再次传来了余留芬委员的声音,她登上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发言席,面对全体全国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成为第一位在全会作大会发言的十三届住黔全国政协委员。

  2021年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举行前,第三场“委员通道”开启。胡国珍委员走上“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讲述心声、展现风采。

  聚光灯下、闪光灯前,“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面对海内外媒体密集的“长枪短炮”,两位女委员镇定自如,小小的身影展现了女同胞大大的能量。

  

小镜头捕捉大场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会议都烙上了鲜明的“抗疫印记”——会期缩短、缩减工作人员、地方记者不再随行赴京采访报道……这对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无疑是高难度的考验。

  换思路、改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省政协办公厅结合疫情防控新要求,创新报道谋划,组织省内主要媒体在后方集中办公,安排记者对位联系参会的住黔全国政协委员,通过“云采访”、手机视频连线等形式,开展及时、准确、充满创意的“两会报道”。

  “到时候我们在现场用手机帮你们拍点素材吧。”在2020年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前夕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正在讨论如何配合媒体做好会议宣传时,朱山、潘晓慧委员主动请缨,承担起在京的现场报道和拍摄任务,成为了全国两会的“客串记者”。

  这对需要大量“现场画面”的记者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委员们自拍视频时,手机要横屏拍摄,保持自己头部完整于画面中。”“不要逆光拍摄,尽量保持手机稳定。”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立即对委员进行了现场紧急“培训”,从构图、对焦、光线、录音等手机拍摄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省政协办公厅将相关内容专门印制成《新闻宣传工作专项提示》分发给委员们作参考。

  会议期间,朱山委员除拍摄委员每天参会情况外,还主动联系了他所在界别的外省全国政协委员,谈贵州印象、话发展期待,并将视频传回给后方的记者共享。潘晓慧委员用手机拍摄了大量会议剪影,还不时帮助参会的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完成连线访谈。

  两位前方“首席记者”一客串就是三年,用小小的手机镜头记录了全国两会最真实的现场。

  其他参会的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在履职议政之余,也努力回应后方记者的微信、电话、视频“轰炸”,积极配合视频连线或语音采访,并在电脑或手机上整理记者所提问题,及时传给后方记者共享。

  “在互相采访的交流过程中,委员之间也增进了感情,一举多得,非常好。”潘晓慧委员在完成采访任务后谈起了感受。

  朱山委员也说:“我争取把委员们最美好的瞬间都记录下来!”

  不论是“老兵”还是“新手”,无论在屏前、云端还是在现场、后方,大家尽力发挥最大潜能、努力破层“出圈”,让全国两会报道声势不弱、力度不降、精彩不减,在宣传报道中讲好贵州故事,传递贵州好声音。

  春天充满希望。一年一次相约春天的聚会,不仅仅在于会议本身的重要意义,从会场内外发出的各种音符,汇合成一首动人的协奏曲,让全国两会的魅力指数日趋上升,也为委员们留下了最难忘的参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