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洪委员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何佼阳 王吟 见习记者 卢星宇
随着大众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逐步转变,乡村休闲、乡村民居、乡村文化、乡村生态的价值日益体现,乡村旅游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和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黄宗洪提交了《关于推进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在提案中,黄宗洪委员重点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一是缺乏顶层规划,省、市、县各级较少编制专门的乡村旅游规划。二是定位不明,很多乡村旅游点开发定位模糊不清。三是人才缺乏,在旅游资源的挖掘、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等方面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四是旅游商品档次低,大多是农户自产自销,没有进行精选加工,缺乏包装和形象设计,缺乏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针对这些问题,黄宗洪委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重视统筹规划。由政府牵头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按照“省统筹、县主体、乡推动、村落实”的工作思路,明确各级分工和主体责任,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精准定位,科学规划。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要求为原则进行可行性规划论证,避免无序开发、同质化建设的现象。加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特色乡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以及核心竞争力。
三是储备人才。加强管理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推行乡村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旅行社和导游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四是深挖特色,提升商品档次。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商品,提高工艺设计水平、生产水平和产品包装质量,满足现代人追求产品品质和审美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