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人间烟火
□张锋
村庄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偏处乡野一隅。
每天清晨,推开家门,村庄里各种声音开始此起彼伏。
勤劳的男人和女人,总是把当日需完成的农活在起床、穿衣到洗脸的过程中商量安排。随即,便是夫妻两人把孩子们从梦中唤醒的声音,或轻柔,或沉闷。
淘米洗菜,生火做饭,在锅碗瓢盆交替声中,一家人有滋有味地边吃饭边谈论物事。
如果不是周末,在父母叮嘱声中,孩子们背着书包,呼朋引伴,身后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在村庄一路回荡。
若是周末,孩子们就跟着父母到山里或地里,或割草、或放牧、或收获庄稼,放牧的吆喝声、劳作的歌声一山一山漫延。
没有上学的幼儿,躺在母亲们的怀里吮吸着乳汁,在母亲们的呵护声中憨憨睡去,躺在母亲们宽厚的背上,随同母亲们一起劳动。有的开始蹒跚学步,总在一步三摇晃中摔倒在地哇哇大哭后又在父母鼓励下爬起、跌倒、再爬起,逐渐学会了走路与生活。
邻居遇见了,大家总是热情地打着招呼,就在房前檐下、田边地角或是干活的路上随地一站,相互交谈庄稼种的怎么样,孩子学习怎么样,谁家又要操办婚丧嫁娶的物事……
男人们互发香烟或旱烟,在烟雾缭绕中谈论村庄外的逸闻趣事和村庄里的人情世故。女人们相互诉说关乎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儿女们的凡尘琐事。一番摆谈与交流,信息获取又多了一条渠道,种植庄稼又多了一条经验可循,教育孩子又多了一份参考样本。
村民直白而不遮掩的交流后,又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夫妻两人在干活中又开始摆谈自家事,家人的衣食住行就在两人的琐屑交谈中顺理成章达成一致。
上了年纪的老人,就留在家里照看孙子(外孙)们,牵着孙子(外孙)们在村庄里溜达聊天或者照看家。偶尔孙子(外孙)哄不乖,老人们就凑到一起,孩子们一见面,马上玩到一起去了。老人们便端坐在阳光里开始聊天,回忆过往,谈及现在,怀想余生,相互安慰、相互鼓劲、相互祝福。
中午,去地里干活的儿女们回来了,饲喂牲畜的声音,孩子们的吆喝声,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在村庄里交织成一曲热闹的乐章。
吃完午饭,儿女们又继续下地干活,村庄里只留下孩子们吆喝玩耍和老人们继续聊天的声音。
傍晚,劳作一天的人们从地里回来,村庄的道路上满是大家相互打招呼的声音。
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一路奔跑一路欢呼一路歌唱。还未上学的弟弟妹妹们早早守候在村口,眼巴巴等着哥哥姐姐们放学归来,然后屁颠屁颠地跟在哥哥姐姐们身后,听他们讲述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些趣事,眼神满是羡慕。
那些顽皮的小孩,邀约着玩到山里去了。炊烟袅袅中,父母们站在家门口呼唤孩子乳名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一会儿,一声声乳名便牵着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回到家门口。
又是一阵锅碗瓢盆的交响,在老人的教诲声里,在儿女的倾听里,在孙子们的欢笑声里,一顿顿晚餐散发着幸福的味道。
晚饭后,老人们在村庄里游走,继续聊着他们永远聊不完的话题。儿女们相互捶捶腰,看着新闻抑或电视剧,交谈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孩子们做完作业后相互邀约着玩起各种游戏,追逐快乐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事儿。
夜幕渐渐降临,老人回家,孩子回家,每家每户的灯光逐渐熄灭在夜幕深处,偶尔听到几声犬吠,喧闹了一天的村庄逐渐归于寂静。
明天清晨,又将是村庄幸福快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