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帝国时代”的历史逻辑
——读《历史的荣耀》
□彭忠富
国人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喜欢历史的。全世界从没有哪个文明,把历史看得如此重要。可是对普通人来说,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像那些历史专家一样成天研究《史记》《三国志》之类的正史。对于历史知识的获取,我们更多的是来源于传奇故事、小说演义、地方戏曲和评书等。由于这些艺术形式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它们所传递给我们的历史知识跟真实的历史早就大相径庭了。
还原历史的真相是永远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证据、合理的推理来尽量接近历史的真相,从而找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给他们正名。以曹操为例,由于《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影响,曹操给我们留下了“奸雄”的刻板印象。事实上,按照《剑桥中国秦汉史》的说法:“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历史研习社认为,曹操巧妙地利用黄老道宗教思想,为自己笼络住了一批下层百姓和道教方士。这种自下而上地争取民心的方法,与他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自上而下掌控帝国士族之心的方法相配合,为曹魏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观点从宗教入手另辟蹊径,无异于是振聋发聩的。历史研习社成立于2014年,是由一群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历史学硕士、博士、青年教师组成的历史学知识社群。
历史研习社希望让靠谱的历史学知识走出象牙塔,被更多对时间怀抱敬意、对人类的过去充满疑惑的人了解。历史研习社指出,历史是时间,世界是空间,只有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研究,才能一窥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貌。历史研习社最近出版的《历史的荣耀》从“人心”“霸业”“权谋”“兴亡”四个层面,通过两个主题并结合两个时代,运用详实的史料和专业研究,剖析中国古代两千年“帝国时代”的历史脉络,探究帝国统治的艺术,以全新的思路书写中华帝国的简史,从帝国的兴亡探求中国数千年来,历史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
历史研习社认为,历史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可能搅动政局,颠倒乾坤。作者通过一个个闻名遐迩的帝王将相,来揭示他们如何在乱世中崛起,如何在崛起之后赢得民心,如何在登位之后巩固权力的基本盘,如何以超然的姿态分配权力,如何以强势的手腕推动改革,如何在国际事务上捍卫国家的权力……作者将与读者一起,迈进那个似远还近的宏大的历史空间中,去寻觅那些惊心动魄的关键时刻。
以三顾茅庐为例,作者在《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在惺惺作态吗》中指出,当下最流行的解释:一是诸葛亮要测试刘备的诚意,二是频率反映地位,所谓重要的事情要讲三遍,重要的人物当然要请多次了。通过梳理《三国演义》《三国志》《史记》的相关表述,作者认为“三顾茅庐”是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之间的成全。三顾茅庐,看似是年轻气盛的诸葛亮在故作姿态、自命不凡,其实何尝不是他对偶像乐毅的某种致敬和对“主公”刘备的暗示:你是否有燕昭王筑黄金台的那份诚心呢?而刘备则读懂了诸葛亮的暗示。“卧龙”归心,成就了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佳话。此后,诸葛亮更是用一段段传唱千古的故事,构建了他与主公刘备的君臣传奇。
历史人物是有血有肉曾经活过的人,以“鲜活”的历史人物为线索,才可以认清楚当时时代的面貌。本书不是讲帝王将相玩弄权术的操作手册,而是一部解析中国古代王朝权力博弈密码、洞察中央帝国持久运作底层逻辑的作品。本书既有专业学者洞见历史的深度,又有小说般叙事的笔法,酣畅淋漓、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历史的荣耀》
历史研习社 编著
天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