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慧委员:关注教育事业 持续为民发声
□本报记者 李昊霖 见习记者 卢星宇
“每年的全国两会总是有许多鼓舞人心的新举措,很期待今年也能有更多好政策推动脱贫地区稳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潘晓慧说道。
2008年至今,潘晓慧委员已连续担任3届全国政协委员,截至目前,她带到全国两会上的立案提案有50余件。当谈到过去几年里提出的提案情况时,她如数家珍,2019年提出的《关于改善落后地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助推脱贫攻坚的建议》《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2020年提出的《关于优化小学教师专业结构比促进素质教育的建议》、去年提出的《关于全国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提案,都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和答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年,潘晓慧委员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事业,带来了《关于对欠发达地区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建议》提案。
去年底,教育部和省政府联合印发了《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省共建“技能贵州”试点正式启动。今年,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贵州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推动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支持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潘晓慧委员指出,目前全省只有一所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且存在省内职校之间的衔接度和匹配度不够,专科层次专业和本科层次专业的衔接匹配存在问题,限制了专科生升本科的机会。
为此,潘晓慧委员提出了加大力度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本科层次学校;借力登梯,探索创新通过发达地区本科院校的帮扶,以委培方式帮助西部欠发达省份接纳部分专升本学生进行培养;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所需的“产业导师”“产业教师”的兼职兼薪政策等建议。
与此同时,潘晓慧委员还特别关注职业教育中特殊教育的问题。去年,她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江苏走访救助管理站、社会儿童福利、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残疾人家庭特殊教育学校等。
通过调研,潘晓慧委员发现,目前特殊教育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导致特殊儿童结束了义务教育之后继续教育难以维持,由此建议多关注特殊孩子的教育和技能培养,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帮助特殊孩子提升生存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潘晓慧委员表示,这几年国家对贵州是前所未有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省市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让贵州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纵向比有了质的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横向比上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要敢闯、敢创新,将新政策转化为新动力。
“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潘晓慧委员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履职助力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贵州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