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08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1-26

桐梓方竹笋:一生爱不够的是你

 

□张维

 

  为什么我对方竹笋情有独钟,因为我从小是吃着方竹笋长大的,血液和骨髓里都蕴含着方竹笋的浓浓情愫。

  我母亲是桐梓县狮溪箐坝出生长大的,她嫁到河坝来后,一年四季依然没有缺过方竹笋。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表弟、表妹知道母亲喜欢吃方竹笋,每次来家里,都会给我们带一些来,有时是笋干,有时是鲜笋。我们兄妹几人从小也就在方竹笋的美味伴随中成长。我最喜欢吃的是盐水泡方竹笋,那味道特别的香、脆、嫩。小时农村生活条件差,油水少,饿得快,每每肚子饿了,饭熟了还没有炒菜的时候,由于忙着去上学怕迟到了被罚站,就会舀一碗饭来到咸菜坛里拈几节盐水泡的嫩笋子唏里呼噜,狼吞虎咽一般把肚儿吃得饱饱的就背着书包去上学。放学回到家里,早已饥肠辘辘,又到甑子里去舀一碗冷饭,再到泡菜坛里拈几节笋子风卷残云一般把肚儿撑得圆圆的就背着背篓去割草、砍柴、打猪草。

  无论我旅游、出差,还是外边的客人到来,我都要努力地宣传方竹笋,邀请他们来桐梓吃方竹笋,或以方竹笋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每次就餐时,总是厚颜无耻地给他们介绍:你到了黔北大娄山下的桐梓,不吃方竹笋是一种遗憾;方竹笋是桐梓的地标美食,文化符号,它不用农药、薄膜、化肥,纯天然的森林蔬菜,绿色食品。只有吃了方竹笋才算真正到了桐梓,接了地气,因为桐梓是“中国方竹笋之乡”“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具有“世界一绝,中国独有”之美誉,被已故林学教授陈嵘赞誉为“竹笋之冠”。

  桐梓方竹笋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常年云雾笼罩的地方,全县面积由原生态的20万亩发展到了100万亩,正常年景产鲜笋5万多吨,产值6个多亿。吃了方竹笋,名副其实的具有减肥美容之功效,也许有人认为是在吹嘘,夸大其词。老高山飞出金凤凰,其中也含有这个道理。就拿箐坝、黄莲两地来说吧,那四季云遮雾罩环境里生长的女子真是出落得花容月貌,仙女一般,身材苗条、皮肤细嫩、光洁弹性、牙齿洁白、眼眸含情,人见人爱。所以,箐坝、黄莲的很多美丽女子都争相嫁到这两个条件好的地方。

  伴随着方竹笋的还有不少动人故事呢!一次,我所在的电视台去拍摄了一部专题片《采笋姑娘》,这个姑娘也没有特意挑选,可节目后期制作的时候,一帮同事都觉得她美丽动人。这姑娘不但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那勤劳贤惠的本色让人生出惜玉之情。节目播出后,相当于免费给她做了个征婚启事。不久,一个城郊的小伙看了电视后,按图索骥,化装成收购竹笋的商人前往打探,并向其求婚,这对有缘人终成眷属。

  一次,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来遵义开展笔会,我出于私心,也想到他们东西南北、远天远地来一趟遵义不容易,就设法邀请他们到桐梓来体验、感受桐梓的方竹笋美食文化。黔北娄山黄焖鸡与桐梓方竹笋交相辉映,那简直是黄金搭档,天然绝配,曾经被央视《味道》《中国地理》等栏目多次拍摄播出。

  我知道来自北方的文友肯定不习惯贵州的辣味,但我又知道热爱文学创作的人都有好奇心,包容性,喜欢寻求刺激,认为吃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才能把自己融入进去。就餐的时候,我看到主角娄山黄焖鸡方竹笋没人领情,被晾在了一边。我感到可惜,也感到尴尬,于是趁到每一桌敬酒的机会,不厌其烦地介绍方竹笋减肥、养颜、助消化等功效。我的启发与引导终于起了效果,大家停杯举箸,大快朵颐起来,津津有味地品尝,哪怕嘴巴不时哈儿哈儿地叫,呈张开闭不拢,闭拢就张不开的窘境,他们仍然摆出不怕辣,辣不怕的架势,要制服辣而后快,吃得满头大汗,一会就扫荡一空。

  前年到狮溪开展方竹笋助力脱贫攻坚宣传,镇长亲自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家乡宣传一下。我又厚着脸皮冒着被人说“一张老脸,还在争名逐利,其中一定有猫腻”的误会,拍了个《我是方老壳,我要吃方竹笋,我要做一个方方正正的人》的抖音播放而在当地成为网红。一时间,让桐梓方竹笋家喻户晓,大街小巷碰到熟人都夸我说那个抖音做得好,让我很是兴奋快乐了一阵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桐梓人,我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呢?这些年,我先后做过电视专题片,写过《竹香弥漫桐梓城》《茫茫林海看方竹》等散文在《贵州日报》《遵义日报》《遵义电视台》等电视、报刊以及网络上发表。我之所以不顾一切地抓住所有机会用心用情宣传方竹笋,因为我对方竹笋实实在在地有感情,我喜欢吃方竹笋,我为家乡有着这样的山珍野味而骄傲、自豪!我更为家乡的方竹笋能让高寒贫困山区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感到欣慰!

  无论在哪儿就餐,只要有方竹笋,我一般最先吃和最后吃的都是方竹笋。我之所以每时每刻都在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宣传方竹笋,其用意在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分享它!毫不夸张地摸着良心说,美食中,我一生爱不够的就是方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