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在老照片里的深情
□青衫
朋友的彩扩店关门了,自从数码相机普及以来,他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
我的照片都存放在电脑里,想看的时候,打开文件夹,方便极了。
有几年没有洗照片了?自从父母去世后,至少三年了吧。父母不会摆弄电脑,我就把照片冲洗出来拿给他们看,所以家里有了几大本厚厚的影集。色彩斑斓的照片,映射出五彩的日子,欣赏的不止是照片,更多的是温暖回忆。
不过我最喜欢看的两本影集,是父母年轻时的照片,黑白的。母亲不加任何修饰的脸庞,如清水出芙蓉般美丽。照片上有很多题字,如日期、与谁合影、纪念日等。我从没想到,父亲也曾经英俊过,年轻的时候英姿飒爽,二寸头像侧目微颔,风度不亚于如今的明星。
我最喜欢父亲的一张单人照,若有所思的脸上,呈现出来一点点孤独,稀释了浓墨重彩的青春,流露出对未来无尽的想象。
过去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匮乏,父母能留下两本影集做纪念,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有生活情调和品位的人。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他们婚后,有了我们三个孩子,虽然日子艰辛,家里购置的第一个大件不是洗衣机、电视机,而是一台海鸥相机,一百二十元,是父母存了一年的钱买的。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陪伴我,以至于没有让我的影像出现过空白期。
一个胶卷的价钱不低,每次拍照,都是背景选了又选,姿势摆了又摆,笑容都僵硬了,父亲才舍得按下快门。洗出来的照片,几乎每张都让人过目难忘,不像现在用数码相机拍的那些,反正也没有什么成本在里面,拿起就拍,往往是拍了几十张,可心的却寥寥无几。
母亲去世后,父亲就没单独拍过照,时时拿出过去的照片看,特别是他和母亲的金婚纪念照。照片中的二老鬓染霜花,慈眉善目,两张流年中越来越相似的笑容,为风烛残年中的灰与白,增添了日晒不退的一抹亮色。
还有一张我喜欢的照片,是父亲临出门时给母亲系鞋带,父亲弯下腰来,母亲坐在椅子上仿佛对他耳语着什么,眼眸里没有炙热,却有着疼爱,那疼爱经过时间的冲刷,变成了地老天荒。
这张照片出自弟弟的手,抓拍的效果好于影楼的摆拍。某日和弟弟一起看照片,父母从恣意张扬的青春岁月走到风烛残年,我忽然有所顿悟: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是一个人的好看,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是恰恰好的时光。而到了晚年后,是成双成对的好看些。一双夕阳下相携的手,满脸皱纹里的情投意合,哪怕是默默无语的静黙而坐,无不流露出让人羡慕的浓浓爱意。
父母留下的那些影像,随着他们的离去,变得越来越珍贵。想他们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慰藉我心。如果自己有幸站在七十八岁的页码上,我希望和心爱的人一起出镜,唱醉金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