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建议
□罗筑玲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阔视野来阐释绿色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山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等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立,改变了中国从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在通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开启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标志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开创生态贵州、美丽贵州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贵州省生态环保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态优先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贵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2013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源综合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2019年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1项年度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全域取缔网箱养鱼,建立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有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性、相容性不强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贵州省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把握节奏重点,全力以赴做好发展生态产业建设。
笔者通过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结合贵州省的实际,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有六个方面的思考建议。
(一)坚持五位一体战略,努力探索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困难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显著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五位一体战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这里用了融入这个词,它的深刻含意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独立的了,要充分与四者发生关系,才能开辟新时代的发展格局,也才是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怎样出新绩?如何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应该怎样融入经济发展呢?一是底线思维,二是五化同步思维,三是坚持开放思维。这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二)坚持三方协力、三创新联动、三生共赢。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三方协力、三创新联动、三生共赢这个宗旨。所谓三方就是政府、企业与公众这三方,在政府的带领和推动下形成一种合力,有效推进。三创新联动,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三创新一定要联动,要齐头并进、要同步抓、要同步联动。三生共赢,是指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这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具有同步性,只有三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取得了同步进展才能实现共赢。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下需要在全民中确立并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新闻工作者和教师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利用好各种媒体平台,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引导公众绿色生活,特别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方面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坚持绿色发展角度再次重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贵州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提高贵州生态服务功能。贵州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把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作为贵州省的重点和切入点。贵州高山峻岭、山峦重叠、水系发达,到处都是青山绿水。但是,由于贵州人口众多,经济开发强度大,贵州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周边省份相比是处于一种劣势状态。比如说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一个省,如果生态服务功能不强是不能称其为生态省,更不能称为生态文明省的。所以,贵州一定要把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切入点。
(四)探索循环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贵州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探索循环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贵州高质量发展出新绩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贵州经济绿色发展。二是统筹系统谋划,推进贵州全链条循环体系建立,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构建动态精细科学布局。四是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系统性政策保障。循环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贵州企业成本,还能做到很好的减排,实现贵州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五)探索贵州碳中和技术。中国承诺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目前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0%,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2%。6月16日,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贵州碳中和高技术研究院,根据贵州现有的生态条件,贵州力争在碳中和技术上出新绩。
(六)探索建立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智库。加快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奋力开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新天地。我们要把贵州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打造成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应用兼备的高端智库,为加快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作贡献。为此,贵州要大力实施生态环保人才培养和引进,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