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晖 之 境
□张辉祥
魏晋的文人几乎都有点狂傲。谢灵运,虽已是东晋末年的人,但依旧把“魏晋风骨”带到了南北朝,他说:魏晋以来,天下文学之才共一旦(十斗),其中曹植占八斗,我占一斗,剩下的一斗天下人共分。哦,这就是“才高八斗”的成语典故。看来,谢灵运除了把曹植看作偶像外,其他的人通通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曹植八斗又怎样,他都死了,而我还活着呢,天下第一还会是谁?
恃才傲物,必定会被冠以“轻狂”。独领天下才气一斗的谢灵运,一生不得志,而在外为官时所居之地又多山水名胜,于是便将个人的“轻狂”孤独寄情于自然间,为山水而“清狂”,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写作。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风格明丽清新,他常能写出精雕细刻的佳句,显示出对于自然的感知和语言的创造力,并且呈现出有别于陶渊明“田园诗”的一种清晖之境。
诗言情,如果一首诗歌里让人读不出真挚的情感,就难以称得上是一首好诗。所以,诗最能让人看到人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了解作者的一个重要方面。谢灵运将山水的旷达、飘逸与个人内心的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即景即情,在南北朝时期,是诗歌领域一面独特的旗帜,称为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里写道:“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清晖”一词,是此诗的闪光点,也是诗作的精神内核所在。关于这个词,没有做考证,猜测或许就是谢灵运的原创之词吧?清晖,明净的光辉!多么恬美而寓意深刻的词语,既是指山水,而何尝又不是代指谢灵运自己。这样的意境,不由让人联想到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都是一种对内心美好品质的向往,可又是望而不得的感叹。这大概就是属于文人共有的情怀吧。
在这首诗中,谢灵运为我们描绘出山水之美,并劝言对名利财物的淡泊,进而追逐内心的愉悦与淡定。然而,千百年来,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够领悟自然的真谛。山水的清晖,那是来源于山水的无欲、无私,坦然面对四季的过往与轮回,才塑造出它卓然不凡的清晖之品,人能如此吗?
太多的私欲蒙蔽了双眼,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让人们有那么多的纠结、患得患失、大喜大悲,所以说“无我则无烦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谢灵运在山水诗中营造出来的清晖之境,就是在提醒我们:放下我执,道法自然。
山水清晖,至臻神境。“山含玉而生辉,水蕴珠而川媚”,其实,真正的美,在内心,而不是虚荣的外表和容颜。清晖之境,我们需要守护心灵的一片净土,让一切回归自然的纯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