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 谷 子
□何龙飞
记得儿时,父母割谷子、收草把、挑草头后,就到了“搭谷子”的环节。地坝边的石磙是最好的用具,那就让它派上用场吧!
石磙被父母滚到了地坝中间,只见母亲解开捆草头的料子篾后,一个个草把便露了出来。“来哟,搭谷子哦!”母亲一声吆喝后,率先拿起一个草把往天空扬去,再使劲地往下落,重重地搭在石磙上,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循环往复,且转换草把方位,不单有搭谷声,还让金黄的谷粒脱落到地坝上,怎能不令母亲感到欣喜呢?
父亲也不甘示弱,拿起草把搭谷子,还是那样姿势优美,尤其是草把扬、落划成的弧线格外美丽,谷粒溅落的弧线照样别致。
于是,“嗒嗒”声此起彼伏,父母的谈笑声穿插其中,搭谷子的竞赛自觉开展,一个个草把被搭完,一粒粒谷子散落在地坝上……
我和弟弟人虽小,但见了父母搭谷子的辛劳样后,心里不是滋味,决心去帮父母搭谷子。
俗话说:一踩九头翘。父母领会了我们的用意,想想也有必要锻炼我们,以便今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考虑到石磙位置有限,父母就将两根大板凳并在一起,用绳子把凳脚捆紧,便叫我们在大板凳上搭谷子。还有,被谷子灰灰沾上后,人会痒,父母就让我们换上了长袖衣服,戴上了草帽。
好哇!我们全副“武装”后,学着父母的样子,开始搭谷子。尽管速度慢,远远落后于父母,但能为父母分忧,心里就感到踏实、高兴;尽管谷子灰还是沾到了皮肤上,真的痒,可我们强忍着,坚持着,尽可能多搭谷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人通力合作,终于将草把搭完,随后被解开、抖散,另外堆放,便于“打场”。谷粒则被堆在另一边,至此,搭谷子的工作完成。
“哎呀,累了,汗水打湿透了,痒得很!”我们不约而同地嚷嚷起来。那就去冲个热水澡吧!母亲进屋去烧热水了,父亲则继续干活,让我们先冲热水澡。
我们如愿以偿地冲上了热水澡,心里那个爽啊简直不摆了,特别是抠、痒症状明显减轻,岂能不令我们感到快慰。
第二天,父母早早地出门到田里割谷子、收草把、挑草头,晚些时候又开始搭谷子。这次,母亲在石磙上搭谷子,父亲则取下了一块门板平放在长板凳上,用来搭谷子。
就这样,搭啊搭,草把轻了,谷粒落地,慢慢地堆成“小山丘”,把一家人乐得笑哈哈的,毕竟一家人的“口粮”有了保障。虽然辛苦,虽然疲乏,可累并快乐着,尤其是稻谷的清香、沉甸甸的感觉、金灿灿的色泽,更令我们为此而陶醉。
父母常常趁搭谷子的间隙,教导我们: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学校,才能告别搭谷子,才能有所出息。
苦尽甘来。我终于走出大山,终于不再搭谷子,终于为父母家庭增光添彩。然而,父母还在老家种水稻,还在秋收时搭谷子,搭出欢声笑语,搭出丰收喜悦,搭出“农二哥”的本色,搭出“减轻我们赡养负担”的体贴与关爱。
每次在电话中听到父母谈起搭谷子的话题时,我们总会忆起那些搭谷子的往事,一任乡愁尽情地浓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