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7期 本期300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31

凝炼的自然与科学之美

 

——写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开馆之际

 

□本报记者 王吟 何佼阳

 

  如果我们将大地看作一部厚重的书,自然生态、地质物种和历史的尘埃则如同密密麻麻的文字,沉重而又鲜活地在书页中喃喃自语。也许是想勾划出重点或者是人类生来就具有的表现欲,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阶段后,各种博物馆就应运而生,于是,这些博物馆就像书中的插页,生动了这本巨大的书。

  2021年8月14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宾。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华大地的西南一隅,又多了一页极具吸引力的多彩画页。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与兴筑西路交汇处,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由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共同建设的公益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展陈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

  据了解,贵州是全国未建省级地质博物馆的少数省份之一,这与贵州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沉积岩王国、古生物化石王国、岩溶喀斯特王国的形象极不相称。同时,贵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汇集了成千上万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形成了价值上千亿元的地质资料,是国家和贵州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历史原因未建地质资料库,导致大部分资料散落在各处保管。为改变这一囧况,自2011年建设伊始,贵州省自然资源厅作为牵头单位,狠抓落实、挂图作战,2020年建成的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当年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馆内展陈气势恢宏、内容丰富、造型别致、独具风格、异彩纷呈。步入其中,浓缩的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变逐一呈现。为了提供给观众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在展厅中运用了多种声光电互动技术及场景复原、沙盘、浮雕……让观众全方位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新颖的外观和丰富的内容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融入感。馆内“神秘贵州”“多彩贵州”“富饶贵州”和“奋进贵州”等四个常设展厅,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多维度的解锁了贵州的地质学密码。在多彩贵州厅,我们可以看到贵州的瀑布、峰林、峰丛、溶洞、峡谷等独特喀斯特地质景观,形象展示贵州的丰富地质旅游资源。可以说,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成为了宣传我们贵州文化的“高颜值”的靓丽名片。

  “什么是喀斯特?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来到二楼展厅,从讲解员的口中,我知道了家乡的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和特点,也知道了黄果树瀑布、马岭河大峡谷、梵净山、双河洞等自然风景的成因,使我获益匪浅。”三年级的申睿楠同学兴奋地说。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在博物馆里面我看到了许多化石,历史文字和图片,让我对地质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大提升了我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博物馆通过文化古迹的展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灿烂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长河。”高一学生欧凌睿同学告诉记者。

  我们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共通的环境认识能力,同时,自然山水地形地貌也会影响人的认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也许在试图描述这种隐藏于宏观意识形态下的清晰脉络,表达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与大自然、社会环境互动的一种最佳方式吧。

  开馆近一月以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每天预约爆满,参观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已经成为省会贵阳一处网红打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