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988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05

杨柳清风醉河东

  

□黄昌俊

 

  梵净小城的清晨总是阴晴交替,烟雨迷朦微风拂柳的天气居多。早起漫步于锦江源婉亭,驻足凝望王家山水库,那渔家乌篷游船摇曳在簿雾轻轻的青山绿水间,犹如天成的水墨丹青,悠然闲达。这让我想起了程垓的《蝶恋花》: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虽不是西湖,其美胜似西湖也不为过。

  要在烟雨中轻轻地奔跑,其山其亭其雾其水其廊其桥其柳其岸其洲别有一番诗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若在荒凉寒冷的冬日读这样的句子,是一件极其惬意的事。读着读着,心就暖了,暖意漂过春色,沿着柳儿的神经末梢,蔓延、荡漾……

  杏花微雨,杨柳清风。心里,骨子上,已是初夏。虽身外还有凉意片片,但心里却已绿肥红瘦,柳丝摇曳,婀娜婆娑,充盈着喜悦与满足。

  细看太平河两岸的青柳,突然间,发现在手机柳林相册里多了个“春风才识柳,妩媚谁知夏?”的诗问与感慨。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身在初夏柳林,颇具欢喜。在闲凉的世界里,深情悠然地活着。我想,柳就是这样活着的。五一节活得深情,也活得无心——无心插柳柳成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是诗经里的柳,早已穿越千年,依然鲜活如初。太平河谷里的每个生命,都是因爱而存在的,也因为有爱,而充满诗情画意。

  读柳,应该从诗词里去赏读。柳的灵魂,在梵净大地千年文化里,仅仅只在太平河畔的云舍神潭边,那就显得太单薄了。

  在梵净小城的满城青色里,有那么一个袅娜的身影,突然走进你的心里,弱不禁风,却摇曳生姿,顿生诗感。此时,心底是无限的温柔。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沿河堤而上,枝头金黄,一般人是看不见的,那得趁早才行,需要抢在刚抽芽的时候,只不过这个过程太短暂了,等发现,早已是一片新绿满谷,青色如黛了。我想,真的看到这“黄金嫩”,是不多的,一辈子也见不了几次,经常因忙碌而错过,能够见到,也是很奢侈的了。今年这个春天,我早早地在太平河畔的柳林下等着,等着这份“嫩”,等着那份初开的鲜妍。

  癫狂柳絮,是风流的。但也可以在柳林舍前“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坐在太平风情小镇柳林,如若不动,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凉,便觉黄粱入梦,飘飘然了。也可一觉睡醒,百无聊赖,闲看儿童捉柳花,消遣小半日闲暇。更可以小酒几杯,醉眼朦胧处,害那相思的病。

  燕子飞,绿水绕,莲花红雨,野花烂漫,柳影斜。数只白鸟,几叶扁舟,几座横桥。很喜欢这样的仙境,碧水如画,柳如堆烟。柔得不能再柔,软得不能再软,仿佛伸手一触摸,一切都会立即化了似的,充满了四季梦幻。

  柳,无风为垂,有风为斜,风大为飘摇。无论何种姿态,都是自然。自然无为,随意一根柳枝,只要接触泥土,就会生根发芽,长成一棵仪态万千的大树。

  小雨纤纤,风细细,如烟的柳,在河畔池边,堆出初夏最美的诗意。河柳袅烟,清风拂面,更有鱼儿惊跃,觅一无人处,憩于风雨桥头,独享这份清幽。

  梵净山下寨沙柳林的春天如一滴泪,悬在眼角,却不落下。无奈乡愁,千杯万盏,浇不灭。又是花明柳暗,独入侗寨,更上高楼。

  凉风拂过,打了一个寒颤。河畔浓疏相间的柳林,依柳随风一波又一波飘摇着,在清凉常新的空气里,褪下绿装,独描那一抹青色,显得有些憔悴了,柳叶也不再轻柔。不经意间,做一场初夏之梦,逐一场星河之浪。这个初夏,只留下烟雨中那份闲凉了。再过几个月,就连夏天也又要过了吧?

  到时,我又要醉在太平河畔一片柳色青黄的秋海星辰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