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7期 本期294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5-12

南门桥与双土地街

  

□文/图    多    林

 

  南明桥横跨城南大门前的南明河上, “仿佛中流驾巨鳌,独撑春水跨江皋”,是贵阳著名的古桥,民间将它呼为“南门桥” “南门大桥”。在官书中,明代称其“霁虹桥”,清代叫它“襄阳桥”“湘阳桥”,民国呼为“南明桥” “中正桥”,其生辰档案见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霁虹桥,在治城南明河上,凡九孔,永乐二年(1404)镇远侯顾成建,贵州八景曰虹桥春涨。”《图经》不仅有以上记述,还称这段南明河叫南津,说“南津,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跨其上”。这段大河既称南津,可见这里是古贵阳城南的关津要道,在桥头的马棚街上还设有收税银子的南关。明初建此桥以前这里有没有桥梁,或者是不是有渡船过渡的渡口,均未见有任何文字记载和口头相传,故难以说清。

  南明桥到1948年拆除改建时止,已有五百四十四岁了,它为这个城市的交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五百多年来它稳跨于南津之上,不知经受了多少次暴雨雷霆的冲击,却岿然不动,查阅史志,只有 “明正德十三年(1518)夏,贵阳大水,霁虹桥圮”的记载,圮(pi)是毁坏,倒塌的意思,到底毁坏到哪个程度,没有说明。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六月“修贵阳城楼垣垛及霁虹桥成,计费两千余金”。那一年贵阳修城楼垣墙垛口,同时也对霁虹桥进行了维修,可见几百年来此桥修葺了两次,足见其身子骨尚好。

  有文献资料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此桥都还是九孔石桥,桥面只有两丈宽,但比起当时南明河上仅有一丈来宽的几座古桥来,确可称为大桥了。桥上两边被人们搭满了棚子做生意,留下中间露天的道路;近代,街道扩宽,拆去棚子,桥身两侧也各加宽了四尺,使桥面与路面两相匹配;接着大南门也拆去月城,改建了城门,城门前就成了一个广场大坝。 当时是吴鼎昌主黔政时期,他就以蒋某人的名号将大南门改为中正门,桥也易名为中正桥。

  其时正值抗战期间,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在南京粉墨登场成立伪政府,正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各族人民,对他无不切齿痛恨。贵阳人在城门前的广场上塑造了汪精卫及其妻陈璧君跪像,面对大十字方向跪着,背后石上刻有“汪逆兆铭夫妇跪像”,旁刻有“贵州省会各界民众立”字样,前刻有“二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通缉汪逆”全文。塑像技艺虽然不甚高,这对汉奸夫妻卖国求荣的嘴脸还是淋漓尽致地被展现出来,引得市民们唾骂声声。市民们激于义愤,有的向塑像吐口水,有的丢石头,不久塑像伤痕累累,加上日晒雨淋,面目全非,后来被拆掉了,其存在的时间虽不长,给老贵阳们的记忆却相当深刻。

  1945年,杨森当贵州省主席以后,见这座九孔老石桥已有五百多岁的高龄,这里是交通要道,汽车要通行,荷载要加大,旧日的古桥已不适应近代交通的需要,杨森责令城建部门干脆将此桥拆除重建加宽。此工程由民生、华光、大同三家营造厂承包,于1948年2月开始拆原桥。哪知刚开工兴建还不到两个月,杨森就调离了贵阳,赴重庆任市长。在民国贵州的军政大员中热衷市政建设的,除周西成外就是杨森了。他在贵阳主政两年多的时间修省府前和中华路上的“高级马路”,建当时较有规模的六广门体育场,搞“敬之植物园”,开辟八角岩下的跑马场,修建省立医院、建市北、市西、宏雅小学,在那战乱频仍,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还新修南明桥。

  当时财政困难,国民经济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发行的纸币严重贬值,政权摇摇欲坠,哪里还有余力来搞建设。杨森在贵阳的建设,就以他查禁鸦片烟的罚没款项和拆除贵阳城墙、买卖城墙砖石与地皮的款项作为经费。由于经费紧张,建南明桥的打算推迟至1948年。修南明桥的经费据说是在此之前,抓到一个湖北的大烟贩子,其专门从云南偷运大烟到武汉,照说是要拉到马家坡“敲砂罐”的,但其老婆托人到贵阳打点,愿意拿出两万现大洋买她老公狗命,杨森就将这买命钱的部分用作建桥基金修建南明桥。

  1948年5月,杨森调离贵阳后,此桥继续由后任主持修建。全桥多用城墙石料砌筑,九个桥孔也相应改为大小一致的六个大孔,增高了桥体,工期共用一年零五个月。1949年9月1日,大桥举行了通车仪式。此桥长六十五米,宽十五米,桥面车道可并排通行三辆大卡车,荷重25吨。桥身比原桥高大,有欧式风格,工艺讲就,两旁各突出五个小园岛,瓶式栏柱。1949年11月14日贵阳解放,以蒋某人的名号改作的“中正桥”名就自动作废,又恢复原来的“南明桥”之称。

  改革开放以后治理南明河,河两岸筑堤坎,修建了拦截河两岸工厂、居民和城市污水的截污沟,使污水不能流入主河道,雨污分流。1983年,南明桥桥头北端开隧道作沿河步道,步道下边为截污沟过污水,沟面步行道便宜行人沿河通畅往来。接着,桥南的截污沟也跟着动工,当时桥南箭道街民居密集,且都是直接临水修建的房屋,河道内也无法加建截污沟,于是就沿箭道街地面以下开凿了一条隧道连接上下游截污沟,疏通南岸污水。1996年,市政府配合改造新华路,就把南明桥加宽到四十米,桥面提高抬平至两端街面,修建成了一座以原石桥为主体,两旁用钢筋混凝土扩建加宽加高,具有传统风格的现代化六孔大桥。同时,垫高南门广场,削低新华路上的坡地,同时挖高填低加宽旧新华路,使这条贵阳城中主轴线上的道路与南明桥匹配成为一条宽敞平直的,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通衢大道。

  旧时的南明桥周边是宫观庙宇祠堂密集的地面,供奉各方神祇。桥头在早年还有一座为落河者修造的水府阁,桥南箭道街有竹林寺;马棚街上有镇莹寺、元天宫,还有一座与威清门玉皇阁同名的阁楼;南关对面有八腊庙、雷祖庙、风伯庙、王公祠、严公祠几座庙宇祠堂,后来洋菩萨天主圣母来打挤,也在这里修一座天主堂。桥北岸到六洞桥畔,有吉祥寺、华严寺、永祥寺、黔明寺、三义庙,还有一座斗姆阁和一座奉祀顾成的夏国公祠。除此而外各条街口大都建有土地庙,供奉本地的当方土地,这南门一带的土地庙中,以黔明寺旁双土地巷口的土地庙尤为有名。照说一座土地庙只供有一对土地爷奶,然而这座土地庙却供过两个土地爷,故“双土地街”之名就因此而起。提起这条街,这个故事还传说得像真的一样:土地神是道教系统中管理一方土地范围事务的基层官员,廻护和降泽给一方的生灵们,俗呼“地门龙神”,相当于凡间保甲长,土地庙是土地神的办事处也兼公馆。黔明土地爷及土地婆婆就是城南黔明寺旁土地庙的“地门龙神”。 黔明土地庙因位置好,街对面今邮电大楼一带的南大街就是盐市,有盐行街之称,是通往马棚街粮市的必经之地,也是贵阳精华之区,每天商贾云集,交易活跃。土地庙居于粮市和盐市之间,是税利集中的地方,也是供品最多的地方,不论仙凡两界,这里都是肥缺,每天香烟缭绕,化钱纷纷,供品堆积,吃不完用不光,所以黔明土地爷和土地婆婆都养得身宽体胖,胖嘟嘟的,成了一方富仙。但这条街虽是精华之区,街上的“妥二”“烂仗”也不少,经常混迹在这条街搞诈骗,聚众在一起赌博,土地爷只管民政,不管治安,所以也拿这些家伙无法。黔明土地爷办公之余,也幻化到凡间四处转转,到南明河边去扭扭脖子扭扭屁股,做做运动锻炼锻炼,活动筋骨,不期看到赌馆中有人在打麻将,他也凑了上去,开始只在旁边看,看来看去看得手痒,就跟随这些人打起麻将来,输来赢去觉得过不到瘾,他干脆连自己的身份都忘掉了,竟到凡间和烂仗赌鬼们推扑克十点半,打梭喊,掷色子……越赌越展劲,越赌越大,越赌越升级,越赌眼越红,可他哪是赌鬼们的对手,开始赢一点,后来“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人家扎起媒子吃他,他都还想搬本,结果本没有搬回,连所有的存款输了个精光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债,要不是土地庙是公产,土地婆婆有人要,他都敢拿去赌。土地爷每天去赌博不办公,民众来求的事得不到打理,也不灵了,既然不灵验,来土地庙上香上供的民众就越来越少,收入一少,应该开销的款项无法支付,就连他两老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土地婆婆一气之下就回了娘家。

  隔黔明寺不远的南门桥头也有一座土地祠,南门土地爷在此办公和居住。这个土地爷一向办事认真公道,时时显灵护佑一方平安,尽量解决上门民众要求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平时得以恶人远避,与善人有缘,做生意的生意兴隆,读书的,毕业后起码都找到好工作,所以他的香火也旺盛得很。他与土地奶奶尽心任事,所得余款从不存私房,用来创立奖学基金,捐助慈善事业,是个两袖清风的基层好神仙,但好神多磨难,他的土地祠在桥头,一年夏天南明河涨大水,河水泛滥漫过河沿,冲垮了他的土地庙,连土地奶奶也冲走了。水退后,他无处栖身,孤零零的漂泊在南明河边,各位仙家急忙前来救灾,立派大小众神仙沿河打探寻找他土地奶奶下落,又见黔明土地的土地婆婆回了娘家,黔明土地爷目前也是单身在家,因此上司就安排南门土地到黔明土地祠暂住,嘱咐他帮助黔明土地共同管好这方土地。于是两个土地爷住一间屋,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这条街就被人们叫作“双土地街”。

  黔明土地婆婆负气回娘家以后,黔明土地祠无人打理,更是凋零冷落,朝拜上供者寥寥,一派衰败气象。南门土地爷被安排到黔明土地祠以后,继续开展他的工作,由于南门土地爷办事认真,处处显灵,对于来求者有求必应,原来南门的民众们见南门土地在黔明土地祠,就通知了南门一方的新老民众前来参拜上供,香火又渐渐旺盛起来。收入一多,黔明土地爷认为庙子是他的,供品也应是他的,黔明爷就拿去还他的赌账,还要南门土地爷自开伙食。黔明土地见信众日增,就在庙门边贴出一幅横批“有求必应”的对联,上联曰:“烧酒水酒都不论”,下联曰:“公鸡母鸡只要肥”。明是对联,实是通知众信士,要办事,就要如此如此,公开索要。就苦了南门土地爷,寄人篱下,虽勤恳工作,还是为人作嫁衣,落得每天自己到街上买盒饭吃,晚上梭在墙角角睡觉。有时还要遭受黔明土地爷“观风台上谈心——尽是风凉话”的排斥剔打。

  旧时出贵阳城南,沿马棚街、兴隆街走猫猫坡前小道,即今兴关路、营盘路,往前直行过猴场坝,就上了望城坡。望城坡是此道上的最高点,站在坡上鸟瞰,城南历历在目。以前这一带人烟稀少,虎豹豺狼经常出没,路旁有一座山王庙,是山神爷管理虎豹豺狼的衙门,后来人烟增多,就在坡顶关口上修了一座土地祠,这个关口也因有这个土地庙而被称为“土地关”, 后来成了贵阳城南一道有名的关隘。

  经上司批准,就将爱赌钱的黔明土地调到望城坡新设的土地祠当土地爷,使他远离城内那帮赌鬼。由于仙界神才缺乏,上司见南门土地是个干才,就调整了行政建置,将黔明寺一带和南门一带两地范围规并为一处,余缺由南门土地爷驻黔明土地庙进行管理,所冲毁的南门土地祠也不再修复。因一个土地庙管两个地方,原“双土地”的名称还是不变,土地庙也因此正式改为“双土地庙”,不久南门土地奶奶经众神仙找回,两老就住在这双土地庙内继续为这方人办事造福。

  望城坡人口较少,但这里是关口,过往城中做生意的都要在这里交税,烧钱化纸,这座“土地关”土地庙刚创办,黔明土地两老在此上班,香火虽没有双土地旺,但两老吃穿不愁,两老又心宽体胖起来。虽钱财不多,土地婆婆却高兴得很,每每摆谈起来,她总有一句“男人有钱要学坏,够吃够用就好,为人不可太贪”。

  

 4327-3-2.jpg

杨森修建的南明桥

  

 4327-3-3.jpg

今日南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