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的美食
□尚国栋
我的记忆中,家乡的春节一定会吃腊肉、香肠、血豆腐。这三种美食,腊肉进到嘴边,一口咬去,满口喷油;血豆腐嚼起来,软棉糯实,汗沫沾牙;香肠接近舌尘,麻香传递,剌激出口水,只得砸嘴。每每想起,馋涎欲滴。
我生长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农村,从小就对腊肉、香肠、血豆腐这三种食物印象深。从看到直接参加制作,最后到制作成功,深感原材料得来的不易和制作期间的辛苦,与家人共同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成就感和满足感都让我颇为得意。
腊肉、香肠、血豆腐的主体原材料来源于生猪。猪肉、猪血、猪小肠这三样是基本原料,再用自己磨制的水豆腐,备上食盐、花椒作为基本佐料,才能开始制作。
在农村,有条件的人家,会在年初,以购买、换物、调剂,赠送等方式获取一头猪仔来饲养,充分利用家里的“剩汤、剩水、剩菜”以及淘米水等有营养成份食物,加上全家人外出打来的猪草,煮成食料喂养生猪。一般喂养一年以上的生猪,膘足肉实,质量上乘,肉好吃,称“年猪”。到了农历腊月,先和屠夫约定宰杀年猪的日期后,提前一天准备好水豆腐,次日早晨,请来屠夫和邻居,撒盐化水装入水盆做好接收猪血的准备。然后将年猪哐哄出圈,众人一拥而上,把年猪按倒在平台上,屠夫“一刀见血”。让流进水盆的猪血慢慢凝固变成“血旺”,随后迅速施展精湛的刀功,取出内脏,再把猪身分割成条块。
完成宰杀年猪程序后,主人家会现场割一些猪肉、猪内脏、猪血,配上佐料,用最好的厨艺,将其烹制一道道乡间美食。再把准备好的酒水和米饭端出来,请亲戚朋友以及邻居共享这一顿丰盛的“杀猪饭”,既图热闹,也算感恩,同时联络感情。众人大块吃肉、大杯喝酒、大碗吃饭、大声说话、猜拳敬酒、酣畅淋漓、十分热闹。
招待完毕,宾客散去,主人家开始用食盐和花椒等按比例配制的佐料撒在分割成条块的猪肉上,用力揉抹,使其渗透进肉体。香肠的制作还要麻烦一点,要将猪肉切细捣碎,撒上食盐和花椒等按比例配制的佐料,一部份捏揉和匀,灌入清洗干净的猪小肠。至于“血豆腐”的制做其实也不难,将水豆腐倒入和有猪血的盆内,再加适当佐料,捏揉绞拌成糊状,拢团聚结为球状,用蔬菜叶片包裹,一个“血豆腐”就制做完成。完成以上工作后,将其放置一至三天,视佐料渗透肉体达到腌制程度,再将其挂吊到烧材火的火堂上,点燃添加有香樟和柏枝等枝叶的柴火熏炕,烟多火少,连续熏炕直至烟熏透彻表面干燥结壳,炕出来的腊肉、香肠、血豆腐色泽油亮,肉体透红,香味实足。
待腊肉、香肠、血豆腐炕好时,先取点清洗干静做吃品赏,感觉色、香、味俱全,大功告成;取下换挂到通风干燥利于保存处,或自己食用,或在年前馈赠亲戚朋友,希望为各家的年夜饭增添一些乡土气息。
那时,招待宾客的菜肴一般都比家常吃的要讲究一些,力求色、香、味俱全。取出腊肉、香肠、血豆腐清洗干净,放进锅里加水煮沸,倒掉第一次沸水,去除飘浮的杂质和涩味,另加清水煮熟,捞出,切成均匀片状,在盘子里摆堆成寿桃形状。香肠可以单独装一盘,一片腊肉配一片血豆腐装在一盘,放入蒸笼,抬上火蒸透蒸熟,待厨房内蒸汽氤氲、香味盈室、气味飘散,再煎炸点花生米、土豆片、脆慈菇当下酒菜,烹炒蒸煮些鸡、鸭、鱼等荤菜,白菜、波菜、豆芽之类蔬菜煮出的素菜汤,先后端上桌子。主客围桌坐下,各自端上酒杯斟满酒,主人发话“干杯”后,互相敬酒劝菜,气氛和谐,酒足饭饱,解颐尽兴。
年末最后一天,忙碌了一整年回到家里的、为制作年夜饭劳累了一天的都齐聚客厅,围着有桌面的火炉坐下,吃着美味的团圆饭,聊着许久未说的家常话,暖融融、乐融融。我就喜欢将腊肉炒至半干或炒干加辣椒粉制成“腊肉裹辣椒粉”,装进瓶罐保存。这腊肉、香肠、血豆腐已经在我脑海固化,是我永远的春节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