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89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2-05

浣花溪畔醉寻梅香

 

□钟 芳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陆游宦游成都浣花溪拜谒杜甫草堂时作的《梅花绝句》,描写了当时梅花飘香满城的景象。诗中的浣花溪是成都西郊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全长约3公里,一路溪流潺潺,溪畔百花争艳,加上茂林修竹,几近世外桃源。唐代诗圣杜甫、女诗人薛涛先后寓居溪畔,浣花溪因此名满天下。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被称为“花中之魁”。蔷薇科落叶乔木,喜空气湿度较大,能耐荫、耐寒、耐旱。气候温润的成都,土肥水秀,特别适宜梅花生长。随着春节临近,成都满城的梅花已喷芳吐艳,冲寒而开,枝桠间密密缀满朵朵的花蕾如同一片缤纷的云彩,熠熠生辉,春意盎然,梅香萦绕,沁人心脾。人们三五成群前来观赏,或驻足拍照,留下倩影。

  当地友人介绍说,成都人自古爱梅花,西汉末年扬雄《蜀都赋》记载:“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当时就已将梅花作为园林树木用于成都的城市绿化。唐代时有朱砂型品种出现,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到了宋代,成都曾大面积种植梅花,从青羊宫到浣花溪一带,梅树成林,香溢数里。随着梅花逐渐为人所识,成都人逐渐形成了冬日赏梅的习俗。每到腊月之时,一年一度的“梅市”拉开序幕。此时文人墨客寻梅、赏梅、咏梅的甚多,俱有梅花诗。

  陆游极其喜爱梅花,他在蜀地宦游数年,被这里的梅花海所吸引,每至梅花开时,便会外出寻梅、探梅,并挥毫作诗30余首,全都用以歌颂青羊宫附近梅花的神韵风姿。“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是陆游表达对梅花感情最有意境的一首诗,用梅花来比拟自己,心甘情愿被梅花冰清玉洁、坚毅刚强的花品所俘获、所迷醉。于是有人在浣花溪公园里修建了陆游的雕塑,让视梅花为知己的诗人永久地领略醉梅花的感觉。如今,青羊宫附近已是楼房林立,但浣花溪畔的梅花,依然令人陶醉。

  行走浣花溪畔,隐隐约约闻到到空气里漂浮着一股暗香,岸边成排成片的梅映入眼帘,伴溪流,偎翠竹,饰亭台,傍山石,幽香缥缈浮动。那一株株梅树枝头上已经有小小的花蕾在点点绽放:有含苞的,娇羞欲语;有半开的,嫩蕊摇曳;有全开的,热情奔放,露出灿烂笑容,仿佛敞怀欢迎我们的到来。红的热情,白的圣洁,绿的灵动,黄的香醇,她们全都以一种纯善高雅、玉洁冰清的美,次第绽放,竞丽争妍。目之所至,触目皆是诗,放眼皆是画。

  梅花不仅色彩美、姿态美,而且尤以风韵美著称。我凑到一簇梅花前轻轻吸气,芬芳宜人,清幽弥漫,悠悠流转,自有一种飘逸雅致的韵味。梅花作为报春的使者,以傲然的姿态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然后在万花争春的时候悄然谢幕,毫无夺宠之心,其君子精神风骨和盎然的生命力量让人们欣喜也让人们赞叹!南宋陆凯在他的《赠范晔》中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梅花送给春天的礼物,同时也是季节给送我们人生的礼物。花品如人品,我们平凡的生命也当如同寒梅独开,无论遇到多么猛烈的冰雪风霜,都毫不畏惧地坚守信念,看重自我,在等待的季节里开花,释放出生命的真谛。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浣花溪畔观梅,我认为不仅是在欣赏梅花的英姿,梅花的美丽,更是敬畏梅花凌霜坚毅的傲世风骨,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微风拂过,清香馥郁,予人一种诗意的美丽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