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措施,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为此,榕江县省级挂牌督战专班常务副组长、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王应政多次到榕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战调研,指导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工。
榕江县积极探索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的工作模式,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帮扶大格局,为榕江教育改革、教师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榕江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扶贫齐聚力 精准施策显成效
——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走访小记
□本报记者 何佼阳 王吟 李昊霖
古州镇第四小学是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今年8月31日正式开学后,开设了45个教学班,招收卧龙小区、阳光小区、富民小区、特和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受益搬迁群众达5978户25346人。
“和以前的学校比起来,现在的操场变大啦!我每天都会和同学去跑步、踢足球!”五年级三班的小恒开心地对记者说,来到新学校,活跃的课堂氛围,让他感到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喜欢这里。
清晨的阳光凿破云层,充满希望和力量。开学以来,古州四小配齐一正三副的校领导班子,调整62名教师到古州四小任教、招聘特岗教师42人、迎来西部地区志愿者5人,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齐全,东部援建的杭黔楼、桐榕楼已经成为搬迁学生们的学习乐园。
“由于孩子们都是刚从农村搬到县城来的,刚开学的时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改变过来,甚至有些淘气。于是,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始业教育,不上文化课,专门规范学生的行为。”来自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的申屠国良是古州四小的校长,他说,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他们提出了“四个学会”(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让孩子们在学校会说普通话,学会文明礼貌,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申屠国良介绍到,今年桐庐县还选派了5名教师到古州四小进行教育帮扶,运用东部地区先进的校园管理系统,提高校园管理水平,帮助本地教师学习东部地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一支“扎根不走”的教师队伍,推动榕江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我们住在学校附近的教师宿舍,每天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学校。作为一名新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自己还要加强学习。”23岁的杨光园是古州镇第四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今年初,通过考核后,来到学校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谈话间,她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将会好好履行职责,做一名称职、合格的老师。
下课铃声响起,大课间时间到了,每个班的孩子们排成两列纵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教学楼走到了操场上。
“稍息、立正、调整间距,开始做操!……”
指挥台上的老师调整队伍后,广播里开始放起了课间操音乐——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
全校两千多名学生伴着欢快活泼的音乐,随着旋律舞动,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颊上充满了如初升太阳般的生机与活力,这些“祖国花朵”的蓬勃朝气,展现出了他们来到新学校、新起点后的全新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