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充足原料保障
□本报记者 陈 庆
提案标题:引导茅台集团等酿酒企业优先选用本省高粱,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
提案者:海燕翔
主办单位: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会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
白酒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贵州本地所产的红缨子高粱作为酿造酱香酒的主要原材料,其特点是淀粉含量比省外出产的高粱高出近20%,且耐蒸煮,出酒酒质好,这是确保酱香型白酒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是省外高粱所无法替代的。目前全省酱酒产量约50万吨,酿酒的主要原材料红缨子高粱需求量约125万吨,2018年全省红缨子高粱产量约4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酱酒酿造需求。
为此,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海燕翔提出《引导茅台集团等酿酒企业优先选用本省高粱,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的提案,提案详细分析了我省由于山地多,平原少,相比北方平原地区而言,不具备成本优势,易受到省外高粱的冲击的成因。为助力酒用高粱产业规模化、高效益发展,海燕翔建议省有关部门要加快成立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编制《贵州省酒用高粱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引导茅台集团、金沙酒业、国台酒业等酒类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酒用高粱产业的发展。由省国资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下发文件,鼓励茅台集团、金沙回沙酒业集团、国台酒业集团等酒类大型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高粱种植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协议,优先选用本省龙头企业种植的高粱,以销促产,助力我省高粱打开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该提案被列为2020年省政协副主席李汉宇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由省国资委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会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省采取“公司+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综合企业原有的酱香酒运营资源,并通过与专业种植团队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种植量较大的乡镇设置生产基地、建设加工厂房,有效带动农户参与其中。在龙头带动、科技引领下,酒用高粱有机认证工作已经取得成效。
多年来,茅台集团以有机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建设高粱生产基地,共建成五个高粱原料基地,并成立有机农业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对有机高粱基地进行规划、计划、技术指导、生产监督管理等。同时,协调地方政府与茅台集团分工合作,从农机具投入、农业保险购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建设基地。省国资委征求汇总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意见,从组织保障、资金项目、技术指导服务、鼓励企业建设高粱原料基地等方面入手,为推进我省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给出了具体的答复。
答复中表示,将会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引领,推进酒用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资金方面,安排4000万元用于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安排50万元用于酒用高粱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安排50万元在仁怀市建设优质酒用高粱生产示范基地;安排30万元用于红缨子高粱品种提纯复壮良种攻关,保障茅台酒原料酒用高粱用种、育种、保种需求……在技术方面,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实地开展有机高粱种植技术指导, 同时采用视频会议、空中课堂等形式将酒用高粱种植的最急需的种植、采收、晾晒等科技信息和科学技术送到生产第一线。
海燕翔对省国资委的回复很满意。海燕翔说:“高粱成熟时,就像火一样热烈,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丰收。把酒文化与火红的高粱结合起来,必将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