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3期 本期2852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1-26

故地话今昔 殷殷帮扶情

 

——“大回访”之厦格村

 

□本报记者 何佼阳

 

  近日,记者随同省政协办公厅原驻厦格村干部杨华,来到了她阔别两年的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

  走进厦格,村民文化广场的乡村墙绘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极具侗乡民族特色的墙绘沿着广场的墙面延伸至厦格的每个角落,展示着侗族村落的美丽、文明、和谐。

  厦格村曾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经济来源少,年轻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大部分村民因缺技术、缺劳动力导致经济来源没有保障,生活很困难。近年来,在省政协办公厅、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黎平县侗乡风景名胜区发展服务中心的帮扶下,在肇兴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格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些墙绘是村民自己设计、自己画的。”厦格村村委会主任兰进明告诉记者,文化广场建好后,厦格村的“90后”插画师兰才生得知村干部要“装饰”村子的想法后,自告奋勇设计了富有侗乡特色的墙绘图案。

  “我是土生土长的厦格人,这些墙绘展示了我们侗族文化,展示了我们厦格独有的特色,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兰才生充满信心地说。

  从小热爱绘画的兰才生,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在镇上开了一家专门绘制“苗侗文化”的插画馆。他的作品深受游客喜爱,店铺也被众多游客称为“肇兴最有特色的原创小店”。

  去年,兰才生将村里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一个文化交流空间,很多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也成了厦格村开启发展乡村旅游的另一扇大门。

  在村委会门前,记者遇到了省政协办公厅派驻厦格村的第一书记田自文,他说:“村子变美了,村民们的卫生习惯也改变了许多,曾经地上垃圾随处可见,现在村民会有意识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

  穿过厦格村整洁的串户路,记者和回访干部走进村民兰进科家,屋子收拾得整洁有序,门口的鞋子一层一层整齐地码放在鞋柜上,扫帚、毛巾、帽子等物品也并排挂在墙上。问及他现在还有什么困难时,兰进科笑呵呵地说道:“收入稳定、生活充实,现在没有什么困难和烦恼了!有了党的好政策,我还想多活几年,多享几年福呢!”

  “以前的生活很盲目,家庭收入只靠种地,很单一。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为我们带来很多帮扶项目,家里的日子现在过得好多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兰俊蒙逢人便夸,对现在的日子格外满意。

  “两个孩子读书每年都有教育帮扶补助;现在每个月打零工大概能赚一两千元;今年刚种下的3亩油茶,预计一两年后每亩地每年有5000元的收益;今年村干部还给我们发了猪苗,再过两个月养到两百斤左右就可以拿出去卖喽,按照市场价大概有六千多元的收入……”在嬴培章家猪圈旁,他和村干部们算起了自己的收入账。

  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方面,厦格村除了将主导产业绿壳蛋鸡养殖项目做大做强外,还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生猪养殖、油茶种植等项目,稳步提高村民们的收入。

  走访中,杨华采取探望“老朋友”等方式,深入农户家中听取意见和建议,摸清群众生产生活现状,了解厦格的村寨变化情况、存在的问题和群众需要解决的困难等,并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边说边走,记者随同回访村干部来到一条水泥步道,这条路是厦格村的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

  曾经的路泥泞不堪,下雨天道路湿滑,学生路过此地,便会染得满身的泥污,且存在安全隐患。在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省政协办公厅出资为厦格村的孩子们送去了一份特殊礼物——安全步道,有效解决了孩子们“行路难”的问题,这一善举受到了厦格村群众的一致赞誉。

  “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不能陪在他们身边,我们除了课堂文化教育,还会在课外给予他们更多陪伴。”肇兴镇城格小学教师伍丹对记者说。

  来到学校正是中午放学时间,孩子们陆续从教室里出来往食堂走去,从消毒柜里拿出餐具后,有序地排着队领取免费营养午餐。

  在学校厨房,不锈钢灶台、大炒锅、消毒柜、吸烟机等都是新设备。

  “这些设备真是起了大作用!”城格小学校长赢振忠说,为改善学校食堂设备老旧状况,驻村干部向省政协办公厅争取到资金,改善了厨房环境,现在炒菜做饭更加卫生了,而且大炒锅一次炒的菜可供给几个班的学生吃,确保了170多个孩子能及时用餐,不用一个班一个班地等了。

  赢振忠说:“校园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学校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十分感谢驻村干部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让孩子们拥有了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接触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这次回访,我看到大家脸上挂满了笑容,感受到村民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干部们‘精气神’得到了提振。平坦开阔的柏油马路取代了一条条坎坷不平的小道,原来破旧的房子变成了漂亮整齐的砖瓦房……厦格村从贫穷、落后的困苦生活开始奔向小康。”杨华对记者说,让她特别欣慰的是厦格村建成了小康讯、小康电,呈现出一派环境优美、生活宜居的美丽乡村新景象,她希望村民们继续保持现在的干劲,把今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