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3期 本期2850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1-24

  编者按:根据省政协办公厅开展驻村帮扶“大回访”工作安排,近日,省政协办公厅派驻黎平县原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原所驻村,广泛接触群众,一起回顾在村里办的好事实事、村里及村民家庭的变化,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他们与群众一起讲述的“我们村的脱贫故事”“我们家的脱贫故事”……敬请关注。

 

抹不去的那份牵挂

 

—— “大回访”之岑湖村

 

□本报记者 刘启靖

 

  “现在正是播种白菜、油菜等小农作物的时节,这几天天气晴好,村民们一定还要赶着晾晒谷物,‘回来’的消息没有告诉任何人,不能打扰村民们干活。”

  去往黎平县岑湖村的路上,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欧增桥告诉记者。

  “回来”二字,道出了欧增桥从2016年至2018年在黎平县岑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民们结下的深深情谊。虽然时过两年,但岑湖村的330户人家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一份牵挂,那里的山山水水以及人们纯朴的笑容,早已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空壳村变十万元村

  “欧书记,你们回来了,怎么不提前讲一声……”刚到岑湖村村委会门口,村民们便围了过来,与欧增桥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几年前,我们这里还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岑湖村村支书石秉韩的眼中仿佛又闪现出艰难岁月中的过往……“嫁人不嫁岑湖人,人穷路烂恼人心。以前的岑湖村村民想娶一个媳妇比登天还难,村里的姑娘千方百计往外走,外面的姑娘坚决不愿嫁进来。作为村支书的我也着急,但没有办法呀,莫说村民,就连仅有的村委会的3名村干部人心也是散的,守着一个空壳村委会,大家都在为生计发愁,村民们有事去找村委,要么人不在,要么总是互相推诿。自打欧书记来以后,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村集体经济已向年收入10万元迈进……”

  2016年4月,时任省政协人资环委办公室主任的欧增桥到岑湖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两年,他遍访了全村330户村民家,对每一家的情况了然于心,他甚至几次、几十次反复走进贫困户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欧增桥就是管事,老百姓反映的事他从不推托,涉及村民们的难事、糟心事他也主动管。”石秉韩如是说。

  欧增桥走到哪,党的扶贫政策就宣传到哪。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民家里,他都反复地为村民们讲解党的扶贫政策,鼓励有一定文化的青年和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到村委,共同为村民脱贫献策出力。他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与村“两委”班子谈心,消除他们的隔阂,帮助修订完善 “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和合作社岗位职责制度,让党务、村务、社务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欧增桥还带领村干部外出调研考察,帮助他们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开拓思路。

 

边缘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我在打工时,学开了一个淘宝网店,但生意一直不好,只是闲着没事玩一玩,卖些辣椒、竹笋等土特产,每月交易1至2单,差不多要成贫困户了。”岑湖村返乡青年石修元对记者说,他的淘宝网店今天如此红火,还得感谢欧增桥书记,是他积极协调县直相关部门落实资金和实体体验店门面,按照“党支部+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很快便帮助他建起了200平方米的岑湖村电商服务站,20平方米的实体体验店也在黎平古城翘街揭牌营业,仅用半年时间便修通了岑湖村与山外的“高速公路”,他的店也成为黎平县第一个村办农村电商实体店,实现了线上线下、网店和实体店的双轨运行,岑湖村土特产的销售正式融入了“互联网+”发展模式。现在,岑湖村的电商已发展成拥有B2B、B2C、O2O等各种功能平台,成为农村代购服务点、城乡物流服务站等综合性电商服务站,岑湖村的黑毛猪、绿壳鸡蛋、土鸡鸭、铜禾米、竹笋、蕨菜等绿色山货通过平台和服务站走出了大山,流通到贵阳和北上广等大中城市。

  石修元还告诉记者,他的电商服务站为岑湖村村民带来了很好的收益,平均每年销售达到260多万元。今年双11因受疫情影响,收益不如往年多,当天也达到110余单,价值6000多元……

 

“城里孩子有的我们也要有”

  走进孟彦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宽阔的场地、完备的设施,舞蹈室、音乐室、写生美术室及专为留守儿童开设的心理抚慰室,钢琴、各种型号的鼓、写生架、方便孩子与外出父母联系的电话,几乎可说是能想到的都有了……

  这是欧增桥驻村后了解到镇上没有少年宫,几经协调,促成省政协常委、港澳委员魏凤英女士捐款100万元,黎平县政府斥资20万元修建的少年文化宫。少年宫使用以来,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在少年宫学习排演的舞蹈,在县级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欧增桥在与少年宫负责人交流时,建议要加强少年宫师资力量,注重培养娃娃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城里孩子开展的项目,这里也要有,乡村孩子尽量跟上”。

 

“回访”交流,情深深意切切

  “欧书记,我女儿大学毕业了,多亏您联系医生医好了她的癫痫,再没有犯病,都上班了。” ……

  “欧书记,这户村民家娶了个浙江媳妇哦。”……

  “欧书记,您看您帮助我修建的新房我又重新装修了。”

  ……

  岑湖村村民看到当年的欧书记,都主动打招呼,并热情邀请到家去坐坐,拉起了家常……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你们现在虽然脱贫了,但更好的日子还等着你们哩……”在村民家,欧增桥给村民们讲解全会精神,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与村民们一起算起了政策账、收入账、实惠账,与村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回忆当年帮扶的情景……

  在当年的驻村工作中,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是欧增桥比较关心的事情,他积极联系爱心企业送电脑、送书包、送字典、送衣服……

  贫困学生石水江、石向荣父亲过世,母亲一个人抚养两姊妹,石水江就读贵州旅游学校会计专业,去年社会实践,由于性格内向,在家待岗。了解情况后,欧增桥主动联系了贵州中恒信会计事务所,让石水江到事务所当助理。经过半年的努力,现在她已经成为事务所的业务骨干,每月有5000元以上收入。石向荣在村电商实体店做销售,每月也有近2000元收入,解决了她们家的后顾之忧。

  村民石兴国的妻子患癌症,欧增桥的爱人跑前跑后为其联系医院,欧增桥则用自己的工资进行资助……

  村民们对欧书记仿佛有太多说不完的话,而欧增桥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有困难给我打电话,贵阳有你们的一个家……

  如今岑湖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腰包鼓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足了,整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欧增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百姓山歌感党恩

  一条小路、两条小路、三条小路……已经硬化的条条小路平坦整洁,漫步岑湖村,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这些路都是在欧增桥书记的协调下修建的。”村民们告诉记者,欧书记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还编成歌来唱呢:感恩习近平、送来好干部。不只给我们修路,还带领我们致富。饮水、建桥、深加工,群众有了主心骨。战贫路上携手走,乡村振兴有盼头 。

  据了解,在派驻岑湖村任第一书记期间,欧增桥不断地跑项目、跑资金,积极联系省直有关部门,在省政协办公厅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

  省交通运输厅以及省公路管理局把孟彦镇至敖市镇25公里公路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PSL(抵押补充贷款)项目库,落实项目资金1.05亿元,该路改建后,大大改善沿线6个乡镇10余万人的出行条件; 协调县直部门支持230万元,硬化了绿壳蛋鸡基地生产步道、连接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和黑毛猪繁殖中心的产业运输公路;协调县直部门支持25万元,建设了250平方米的绿壳蛋鸡基地生产用房;协调省水利厅支持50万元,建设了5公里登归灌溉水渠;协调省民宗委支持20万元,实施木皮改瓦工程和村寨池塘的清淤整治工程;协调贵州电网公司支持100万元,改造了岑湖村318户村民户内电路;协调省体育局支持7万元,建设了村农体工程;协调省政协提案委支持7万元,修缮了文化戏台……

  至今,村民自编的山歌仍在岑湖村传唱……

 

4237-1-1.jpg 

孟彦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

 

4237-1-2.jpg 

村民在晾晒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