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新起点 安居幸福来
——榕江县定威乡控乃村地灾搬迁安置点见闻
□本报记者 王 吟 何佼阳 李昊霖
山里人都习惯早起。在黎明到来时,榕江县定威乡控乃村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
村民文老级早早起床走出自家的二层楼新居,她先来到搭建在山腰处的谷仓里,将今年新收的一些谷子慢慢装进袋子里。一会儿,老伴唐老忙会来帮她将谷子搬到新房子前的水泥地上晾晒。
这两位老人家都是68岁的人了。唐老忙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受聘为护路员,每个月有一定的固定收入。儿子唐老泻在外乡务工,媳妇在家里带三个孩子,还加入了村里的养殖合作社挣些钱。一家人已在2018年脱贫。
定威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勇说,自控乃村因灾搬迁的新村建好后,这个村子中间的水泥路就是整个乡里最宽敞的街道了。
据了解,定威乡控乃村大寨三、四组,经贵州省地矿局一○四地质大队确定为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点,涉及搬迁群众共52户247人。其中:采取易地搬迁至县城安置4户21人;就近分散安置4户22人;剩余44户(非贫困户4户21人,贫困户40户183人)采取集中搬迁方式进行安置。在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及各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集中搬迁安置点选定为距离控乃村老寨约600米的小盆地,该地经贵州省地矿局一○四地质大队勘察评定为一级安全,属于适宜搬迁安置地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建起了这片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42栋房屋的集中搬迁安置点。从今年2月11日复工建设,到4月21日全面搬迁入住完成,仅用71天时间。”刘晓勇向记者介绍控乃村地灾搬迁安置点从无到有的过程,他说,从山上搬到山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起初村民是不愿意的,经过多方努力才最终达成一致。
“山上控乃村老寨过的是六十年代的生活,搬下来,控乃村的村民们才真正过上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村新生活。”刘晓勇说,搬迁后,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为解决留守群众生活所需,控乃村通过建设爱心小卖部,按照“爱心上门服务”和“你选我送”的要求,把爱心小卖部打造成留守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爱心输送站,进一步推进和谐新村建设。
“以前住的村子不通车,交通十分不便,平时买东西也只能送到寨脚,然后自己抬上去,现在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新家,一分钱也没有花,而且车能开到家门口了,今昔对比真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控乃村爱心小卖部老板唐老生开心地说,“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在村里开了爱心小卖部,给老乡们带来便利,自己还能赚点钱。”
据介绍,定威乡在控乃村搬迁安置点建设了就业培训服务站,借助县、乡各种就业服务平台,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积极联系企业主体,引进就业岗位、创造就业岗位,落实111名劳动力就近就业。此外,省外务工31人、县内务工3人、公益性务工37人、产业基地及在新村建设务工29人、从事种养殖业13人。锦绣工坊扶贫车间已经建成,开始陆续接收订单,就业服务体系趋向成熟。
控乃村地灾搬迁安置点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