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3期 本期284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1-20

小公厕拷问省会城市管理效能

 

□本报记者 陈 庆

 

  提案标题:关于改善贵阳城市公共厕所现状的建议

  提案者:致公党省委

  主办单位:贵阳市政府


  目前,贵阳市对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工作进行了空间布局和阶段划分,建设出一批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旅游公厕。致公党省委在调研中了解到,贵阳市商业区、市内公园和城市道路三大区域现有公共厕所494座(不含开阳、息烽、修文三县),其中云岩区数量最多,有184座;南明区有131座、观山湖区有45座、白云区有35座、乌当区(包括各乡镇)有83座、花溪区(不含经开区)有16座。但是,当前贵阳城市公厕在数量、空间布局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划层面、设计方面、管理维护、便民指引方面都较为欠缺。

  为此,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致公党省委提出了《关于改善贵阳城市公共厕所现状的建议》提案,提出在空间布局方面,加大公厕建设密度;在设计方面,按照《城市卫生设施规划规范》要求,完善公厕内部设施;在管理方面,强化公厕管理员的岗位责任。

  该提案被确定为2020年省政协副主席蒙启良领衔督办重点提案,贵阳市政府主办。

  贵阳市政府接到提案后非常重视,在提案办理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对提案中的建议一一给出了答复。

  空间布局方面,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对贵阳市公共厕所进行了具体的建设规模控制及规划布点,并从设置密度、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公共区域设立标志或指路牌、设置要求等方面提出要求。

  设计方面,贵阳市部分公厕设施耗损较快,如厕环境达不到市民的需求,所以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公共厕所方案审查审批时,对新建、改建公厕方案无障碍设计、男女厕所蹲位比例、婴儿打理台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同时还要求充分考虑与周边自然环境、与相邻建筑物的景观协调性,提出公厕建筑色彩以及外立面风格等具体要求。

  2018年新改建公厕200座,2019年在新改扩建公厕100个的基础上,2020年新建提升改造城镇公厕50座。在公厕改造过程中,公厕由单一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化发展。经过改造,公厕使用功能使用环境均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如厕满意度。

  在管理方面,为做好公厕的日常管理,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要求公厕配备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管理,明确考核标准,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公厕管理制度不规范、环境卫生质量不达标、设施设备运行不正常等问题严格进行扣分扣款,通过严格考评提升公厕管理规范化。

  同时,贵阳市已启动“智慧环卫”大数据平台建设,拟通过运用“互联网+”,实现公厕管理智能化。系统上线后可实现如厕人流量监测、臭气监测、公厕设施监管、保洁人员管理等“7×24小时”实时智能监管,广大市民可在指定网页或手机APP上查询全市城管系统免费公厕的地理位置,公厕蹲位数在用状态、公厕当前和历史卫生考核评价等信息,方便市民监督互动,不断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