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小蘑菇撑起“增收致富伞”
□詹 刚 濮珍兰
“这几天大球盖菇出菇量太大了,我每天都来参与采摘,每天80块钱。自2月份起,我就在育苗大棚做工,这里离家近,既能挣钱,又可以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和孩子,我打算长期在合作社做工。”在水城县嘎啦田育苗工场大棚中,阿戛镇盐井村贫困户朱祖飞动作熟练地采摘着大球盖菇,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筐新鲜菌菇。
像朱祖飞这样就近务工的农户还有很多,这一切源于水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集聚资源要素,科学选择产业带来的好处。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人无法外出打工,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因时制宜在做精烟叶主业稳增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烟叶产业优势,以烟农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在育苗大棚和烤房闲置期大力开展食用菌种植,让周边的农户纷纷跟着受益。
“我家今年种了16亩烤烟,收入5万多元,往年收完烟叶就没有其他活干了;现在好了,蘑菇基地又让我们多了一份工作。蘑菇出菇多,采摘时就给我们计件;出菇少时,就按10元每小时计,每天最少也有八九十元的收入。”提起这份赚钱的“兼职”工作,在育苗大棚参与务工的赵泽群赞不绝口。
据食用菌种植项目负责人凌世贡介绍,截止10月中旬,嘎啦田、齐心、中坝育苗大棚3万余㎡种植大球盖菇,已采菇25.2吨,实现产值50余万元,带动57人务工。预计到12月份,采收结束时可实现产值273万元,农户务工增收80余万元。此外,水城县通过对11.27万㎡的育苗大棚100%开展综合利用,不但拓宽了合作社专业队员及烟农增收渠道,还解决了烤房群和育苗大棚用途单一、闲置期长、管护难等问题。
如今,水城县按照“农作物——食用菌——有机肥料”的循环发展模式,对已有成熟产业与烟互补融合,发展“育苗大棚+食用菌”“育苗大棚+辣椒育种”“食用菌+有机肥生产”等规模化种植,实现“种植——采收——销售”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循环发展、绿色增收的致富路,带动农户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