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村小学的美丽“蜕变”
□本报记者 何佼阳 王 吟 李昊霖
操场上,冬日的暖阳映红了孩子们一张张朝气蓬勃、可爱自信的笑脸;崭新的教学楼里,远远就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像是一串美妙的音符回荡在学校上空。
11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被月亮山麓环抱的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大歹小学。
从大歹小学操场上或教室明净的玻璃窗户边,甚至是教学楼楼道的拐角处眺望,沿海拔600米的山坡递次而建的苗族古村寨大歹村清晰可见。
“我要把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写进自己的作文里。”在六年级(1)班潘污简同学眼里,从学校看自己家处于山腰处的木楼很漂亮,阳光下的校园更漂亮。
潘污简是家里6姊妹中的老大,每天她会带着一个读四年级、一个读二年级的弟弟和妹妹一起来学校上课,放学后也会领着他们一起回家。“现在来学校上学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这里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老师们也教得很好。”
在潘污简的同班同学潘心甩口中,逢人便说现在的学校有篮球场可以打篮球,有乒乓球桌可以打乒乓球,有大大的操场可以疯跑,比山上好玩多了。
明年,潘污简、潘心甩都会离开大歹小学去县城读初中了,他们都在憧憬着,但也有些舍不得……毕竟,这是全县最大最好最漂亮的村小学。
“从178名学生到427名学生。”
“从一个教学点到一所完全小学。”
“从一栋教学楼到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和标准化运动场等高标准配置。”
……
“大歹小学的建设,解决了大歹村各年段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夯实了大歹村的办学保障,让这个曾经的教育‘洼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及大歹小学的变化,从江县丙妹镇党委书记吴尚宏告诉记者,“大歹小学的前身是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教学点,一栋两层高的小楼里只有一、二年级4个教学班,在未兴建大歹小学之前,大歹村没有一所完小,三至六年级学生要到20公里外的小学去上学。孩子们上学路途不仅远,而且上学路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家庭负担。”
2019年,在澳门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澳门基金会出资3000万元,将大歹村原教学点改扩建为标准化的完全小学,并于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学校建成后,在省教育厅、贵阳市教育局,以及贵阳市南明小学的支持下,结合大歹小学实际,贵阳市南明小学到大歹小学开展组团式帮扶,派驻5名精英老师常驻大歹小学,贵州省师范大学组织4人参加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来到大歹小学,为提升大歹小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绍东于2019年来到大歹小学任校长职务,谈及一年来的感受,他说:“刚来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内向总不爱说话,通过一年多的教育,现在变得落落大方、充满自信,逢人会主动问好了,大歹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以爱育爱,自强不息”是大歹小学的校训。王绍东说,学校将秉承“活泼、友爱、和谐、奉献”的校风,以“创办一所让师生感到最真实、最美、最幸福的人文校园”为愿景,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