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84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1-11

致思想者袁江

 

□李发模

 

  写作,是乞灵巧悟,悉心翻译自己。

  初识袁江,是读他《心与灵的碎片》一书及与之第一次蒙面。他给人的感觉,豪爽中焕发书香味,他的话语黑白分明,想说他就是“君品习酒”,佳酿枯燥却给人耳饮乐趣……在他面前,感到自己也被他翻译成哲思。

  读他为人与为文,还有微信,雅俗并济,既可作人生的药方,还可给人“化境”。透过他的片言只语,既可见他的爱憎,还可窥其阅历与素养。甚而,他的几句玩笑,还可给学识与人心架一座便捷之桥。只是,过桥的人步子一定要踩稳。我有时在想,如编一本《袁江大略》,收入他一生的灵思独运,其中是否有“天演”或是“人心经序”。

  文字是文化人的命运,哪来哪去,随因就缘,是作者所处的时运与环境如同“母与子”,领悟句法之道,在形似与神似的途中争朝追夕,坦言与踉跄,逆顺唯有自知。其间的妥贴和让读者臣服,最终自己也叹服的纸上立意,应是作者在启用自己与域内外同行,与人心同心。人一生,冥冥中有一根绳子牵着你,智者化绳子为阳光或时雨,在滋润和惠及普照和普度的途中,真情浸透的哲思,实感塑造的展示,正是自己和自己所知的一片人世,更是保持对人性的敏感捕捉,心路的历程是自我胸襟、眼光和写作的动力。袁江之思,他传递给今人的真情与善念,其价值,可启迪现实回望历史。

  古今有性格,时空有命运。时常与超现实的想象,风吹人间,是在有节制地使用时光。袁江悟知小心避开刺击而花红玫瑰……读他作品,让人看花如我,是他知理性的冷暖,阴阳的运行,他以天籁之笔生有的寓意,其分量称当今人心的重量,可得出人性的斤两。

  人们都说,国家要有耳朵,多听百姓的声音。其实百姓也要有耳朵,多听哲思的真言,这个民族才会强壮。宇宙,有九大定律,与人心相通。人在人世,如何修造命运?通往天人合一,让人生之路通达,记得赵朴初曾诗云:“群峰环抱认灵山,不尽云泉日往还。恍见清筵犹未散,潮音花语满人间。”那灵山是什么?可从袁江的作品和为人找到答案。他之言词中可见因果定律,就是人要原道,才有原报。言行是“因”,仁厚是“果”,厚道是善的人格。他的作品有一种吸引定律,就是相信什么会发生什么,心念亦即思想,思想扎根于哲思,文字形成的气场,与先天存的相互感应,让读者与他交友,是交信念,心诚则灵。

  袁江知放松,去妄念,能时时突破局限的自我束缚,格局就大。大在何处,是他“自然智”——精神的场与宇宙的场合一,同频共振,让大脑从一部加减乘除的计算器升级为可以云计算的量子计算机,从宇宙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按键《易》曰“神无方而易无体”,唯变所适且随机而动……人意的哲思则承接天命。天命是什么呢?也就是当下的心境与处境,此刻的真实、现在,也在不断的流逝中。人在现实,人品与作品都是流淌的状态……唯有心能笃定,摆脱许多“应得”与“间接”,也就是宽恕了自己,也宽恕了这世界。

  友情是一种生态,信任是一种资本。我与袁江之交与所思,是对灵魂相尊重,也是解开自己,自己解释自链环扣,让真心坦胸亮怀。在当今,这样的文友越来越少了,我们相互知己,有感而草拟该文,也是一种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