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时代步伐是最好的学习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潘年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起,是目前为止最能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通过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结合第一、第二卷一起学习思考,感到其中有几条重要特征有利于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果。
第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论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从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意志信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的集中反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论光辉。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得到并深化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开创崭新局面,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掌舵领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能够达到“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伟大政党”这么一个认识,从而增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不断提高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
第二,充满着发展进步、民族复兴的时代担当。跟上时代步伐,是最好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一个持续推进、逐步深化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能感到其中贯穿着的强烈问题意识和鲜明问题导向,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新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党“适应新的需求,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展开的,深刻认识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解决我们当前时代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历史的脉络,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历史性课题。比如,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分别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都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五大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增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等等,无不都是对时代问题、当前问题的回答。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体会到强烈的时代感和问题意识,养成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第三,彰显着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也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毕生事业。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始终贯穿其中。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性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今天我们党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这样的伟大社会运动。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立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归根到底还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能深刻领会到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无不都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第四,展示了质朴清新、务实深刻的语言魅力。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情怀,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直指人心又引人入胜,切中要害又要言不烦,含蓄内敛又耐人寻味,平易近人又质朴清新,形成了清新朴实、求真务实、明白晓畅而又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人感到有历史感、时代感,有认识论、方法论,有感召力、亲和力,不但干部听了受启发、有收获,群众听了也倍觉亲切、明白易懂,充满清秀、清新、清雅的文化气息,可亲、可近、可读,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可以说,这样的语言风格,给党内注入了一股浑厚的清流,对于纠正假大空长倾向、改进领导干部文风具有多方面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品味思考,在工作实践中改进提高。《学习时报》就曾刊文解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比如,善于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善于用极其凝练、高度概括的话语,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等等。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既部署过河任务也提供桥和船,既有认识论也有方法论,是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首选书目、必读书目。当前,我们的学习还是粗浅的,唯有沉潜反复、勉能识其堂奥,仍需多读、精读,逐步领会并学会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算达到一个基本的学习。
(作者系黔东南州政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