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务工新农民邓方怀:生活有“方”笑开“怀”
□吴清海 宦剑屏
初见邓方怀的时候,他正在德江县煎茶镇川岩村的有机肥加工厂里维修生产设备。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谈起生活来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聊天中得知,邓方怀一边在家中当老板,一边在厂里当工人,有双份收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今年46岁的邓方怀是川岩村本地人,家中代代务农,他成年后也是先在家务农,靠种植农作物、喂养牲畜维持家庭开支。
但与父辈们不同的是,邓方怀喜欢“折腾”。务农之余,他时时思考还能做些什么。
利用多年的积蓄,邓方怀盖起了两层楼房。看到一楼空置的大厅,邓方怀动起了脑筋。2008年,他批发了一些零食、日用品,利用自家一层的大厅,开起了杂货铺。当地烟草部门了解情况后,建议他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这让他成了村子里第一家参与卷烟经营的零售客户。
十多年来,虽然没有通过店铺发大财,但邓方怀一家仍从店铺经营中获益良多。
“现在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纯收入,虽然不多,但胜在稳定。尤其是卖烟,基本不用操心,手机上下单,烟草公司就把烟送来了,来买的都是乡里乡亲。”邓方怀说。
邓方怀的杂货铺,特点就在于“杂”。凡是村民需要的,他都卖,既有卷烟又有零食,既有调味品又有桶装水……
有了杂货铺就有了稳定的收入,但邓方怀的愿望不止于此。
“家中三个小孩,必须供她们上学,我得创造更好的条件。”邓方怀说。
2013年,杂货铺交给妻子郎兴娥照看,邓方怀买了一辆三轮车,在村里帮人运输沙子、石头等建筑用料,跑起了短途货运。
干了几年,没存下多少钱。2017年,德江县煎茶单元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川岩村开办了有机肥加工厂。凭着对机械维修技术的娴熟掌握,邓方怀主动应聘,成了一名工人。
从那时起,邓方怀一年四季就在加工厂上班。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是生产期,他的工作是开铲车、翻料、维修机器,每月收入6000元;其他月份是设备维修期,他就给生产机器“看看病”,每月收入3000元。
三年来,两口子一人负责家里的杂货铺,一人在外上班赚钱,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非常默契。
如今,邓方怀的三个孩子,大的两个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最小的一个也已经在读大学。
“荷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换了崭新的小轿车后,邓方怀和妻子也赶起了时髦,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旅游。2019年,两个人先后到香港、澳门走了一圈,内地的省份也打卡了五六处。
“现在,孩子们都不需要过多操心。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旅游,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说到未来,邓方怀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容,那种幸福可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邓方怀在有机肥加工厂工作。 吴清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