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 所以坚守
——记省政协委员、荔波县第二中学教师王修凤
□本报记者 刘启靖
“从教31年了,从荔波县瑶麓小学到茂兰中学再到现在的荔波县第二中学,当了31年的班主任,从最初的老师姐姐,到今天的老师妈妈,我见证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关心、重视,见证了贵州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我爱学生,选择做老师,我不悔!” 省政协委员、荔波县第二中学教师王修凤脸上溢出的不止是笑意,还有坚持。“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就算我只是一股小而不能再小的山泉水,也要尽其所有,浸润学生的身心。”
1989年8月,刚从黔南三都民族师范学校毕业,20岁的王修凤被分配到荔波县茂兰镇瑶麓村瑶麓小学任教,瑶麓小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瑶族乡村小学,学生基本来自乡里的欧、覃、韦、卢四姓人家,因为村里有不与外界通婚的习俗,学生们基本上都有着牵丝挂网的亲威关系,让本就人数不多的学校遇上村里有婚丧嫁娶时,变得寥寥无几。那些年,王修凤与学校老师们一家一家的学生走访,苦口婆心动员学生家长重视孩子上学问题,督促学生坚持到校上课。“有一个叫韦小刚的学生,我至今还记得他,因为乡上一户人家办结婚酒,他3天都不回学校上课,我到他家时,他不理我,他爸爸也不理我,我不住地与他们讲,感觉坐了‘冷板凳’,感觉有点委屈,最后差不多软磨硬施,以韦小刚不回学校,我就不离开他家的方式,把韦小刚接回学校。”王修凤说,那时学校距离茂兰镇中心比较远,学生与老师都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晚上低瓦率的电灯忽明忽亮的,经常遇到功率增大,电灯烧坏的情况就需要打手电、换灯泡。学校没有自来水,师生吃水都需要到离学校一公里以外的山洞里挑水……现在好了,在贵州无论走到哪里,最美的建筑大都是学校,老师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王修凤告诉记者,七夕节那天,她接到一个已从荔波县第二中学毕业的学生电话,让她又一次感受到了当老师的独有幸福,“王老师,您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王老师,虽然您严厉,但是我知道,您对我们是真好。”龙某某,初一进校时是一个特别调皮,是同学们害怕的孩子。其实这个学生天生聪明、反应敏捷、尊敬老师,就是自我约束力有点欠缺。了解情况后,王修凤一次次家访,甚至常常与他在学生食堂一起进餐,一边吃饭一边与他谈心,还经常把他带到办公室辅导完成作业,渐渐地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他的改变出乎意料,变得有礼貌了,肯看书了,知道心疼老人了……
由于王修凤在教学工作中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工作成绩突出,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受到领导及学生的一致好评。2018年当选为十二届省政协委员;还获得各级各类表彰: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21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分别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多次被县级、校级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县级和校级“先进班集体”。撰写论文多次获奖并在刊物上发表。组织课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荣获2019年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教师正是这种礼物的传递者。王修凤一生从教,一生“送礼”,乐此不疲!正是千万个王修凤们用无限的真情守护有限岁月里的神圣的职业,而他们生命也因教育事业而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