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806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去皮所侗寨来一场绿色之旅

 

□图/文 张友模

 

  8月初的一天,皮所籍的锦屏县诗联副主席彭汉锦约我去他老家采风,大家一早从锦屏驱车岀发,到了平秋,向北面公路进发,车岀平秋关山抬眼向北眺望,皮所还在对面白云的山岭间,我们到达皮所已是早上9时半了。

  皮所村位于平秋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部18千米,东抵岑巩村,南连孟伯、高坝村,西接剑河县平岑村,北邻高高岑村。皮所侗语称“boxlox”。古时寨人广栽油茶树,用油籽加工榨油时,因油榨冲敲打木楔发岀的“颇~裸”“颇~裸”之声响彻四周,故得名“颇裸”。因感“颇裸”寨名不雅,清初寨人以其寨前有一山将寨子住地紧紧围护,形为关山锁口,更名“璧锁”,后按谐音写成“皮所”。皮所村辖皮所、高车2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7.59平方千米,其中林地5.5平方千米,耕地0.43平方千米。住有312户、1317人,其中皮所295户1230人。明清属化外之地。清雍正时属黎平府经历司,后属东北路直辖。1913年,属锦屏县团防总局第一区九寨团防分局。1926年属第一区高坝乡,1935年属第一区九寨联保,1942年属九寨乡十一保,1950年属九寨乡,1953年民主建政设村,属高坝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村改大队,属九寨人民公社高坝管理区。1962年属平秋公社,1970年属高坝公社。1984年改“政社合一”体制复村名,属高坝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属平秋镇。

  皮所侗寨坐落在高山平坦的山脊上,低丘展布,浅谷纵横,寨子依山而建,一条宽敞的502省道沥青公路通过寨子中。寨子四周古树环列,是古九寨生态环境最优美的侗寨之一。村人历来重视林业及油茶林生产,上世纪70年代前,山上到处是茂盛的茶油林,被誉为九寨地区的“油壶”。后因油茶林老化,改植了杉木林。然而当你走近她的时候,你会不由被她纯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让你不由得心生对这方水土的留恋起来。

  中餐后,沿着水泥硬化的公路进寨,彭汉锦带我们四处参观。夏日虽骄阳似火,侗寨皮所村却让我们收获了满眼的绿意与通体的清凉。朴实的侗家村民不时地向彭汉锦打招呼。在村民们看来,纯净的空气和满眼的绿林,只不过是此平常的村寨风水;然而就是他们眼里平常风水,却把我们深深地迷住!寨子居于开阔的大山之中,到处是树的世界,树林与竹掩映其间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寨子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青瓦木楼,美观实用,与少量的砖混新房相伴与古木、新树、竹林参杂交错。再加上近年来开展精准扶贫,寨内新修了美丽、壮观、古色古香的寨门;修筑了文化广场、风雨长廊、八角楼亭,其造型为木质亭楼,廊亭多呈八边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十分醒目美观,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侗家人议事、集会和娱乐的场所。远远望去,栋栋楼房、座座廊亭和盏盏太阳能路灯掩映寨间林中,分不清是林在楼中,还是楼在林间。楼树适度隔离,让岀空间,做到楼与林和谐共生,“见缝插楼”。这是任何一位智慧聪明的园林设计师都难以规划的园艺精品,一切取法自然,天人合一。

  皮所山脚是潺潺流水的圭叶溪,圭叶村就坐落于圭叶溪畔,该村近年来开展旅游扶贫,以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建设农家乐山庄,到圭叶山庄游玩的旅客都要到皮所观赏天然的绿树风景,享受盛夏凉风。皮所对面远处,是座座连绵不断的大山,如一道青绿的天然屏障,庇护了山间的侗民;而寨子背后的大山,更是满山翠绿,显得厚重纯朴。 山是一部凝固的音乐,旋律是乡情;山是侗族父老乡亲辛勤劳作的丰碑,山寨的孩子个个敬山。沉默无语的绿色大山哺育了皮所一代代山里人,一代代山里人依偎着绿色大山。一座青山就是一个神奇的摇篮,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人。在皮所这大山的侗寨里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科技栋梁人才,吴宗金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法学研究所所长,石修志曾当选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岀青年”、中共十四大代表,肖昌仕曾先后任锦屏县副县长和黔东南州商业局局长,肖波现为国家航天尖端技术研究人才,乡土科技人才更是不断涌现。

  沉迷在这片绿色的天地间,感觉皮所侗寨成了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土,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一个藏在山间绿树的“世外桃源”!它青山、碧水、绿树交融,蓝天、白云、飞鸟辉映。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皮所,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在清水江北岸的九寨地区闪耀。这是一片蕴藏着无限生机的热土,是世人返璞归真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