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思践悟中推进政协工作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陈 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92篇,分为19个专题。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生动阐释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更好担负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
一、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爱民情怀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无我”状态,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时刻挂念,深入一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深刻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的拳拳之心,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爱民情怀。
二、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 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扭转了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十九大报告对反腐形势作出判断:“十八大以来,中央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心民心为之振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通过清理腐败切实了加强党的绝对领导,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扫除障碍,进一步强化党的自我净化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党内各种问题高度概括到党的政治建设上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的统领与首要地位。新时代,我们必须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旗帜鲜明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砥砺前行的 “指南针”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两大奇迹。究其原因,是独特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了很大作用。不管世界局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真正做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作为党员干部就要用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绝对坚定、对党的绝对忠诚。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加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要用党的理论滋养身心、强基固本,切实学懂弄通精神实质,把理想信念的根基筑得更加牢靠。我们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 通过学习,我深深领悟到,勇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我革命精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专题“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党始终在丰富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社会治理”概念,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些都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在不断升华,实践探索在不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党始终保持高度忧患意识,坚持从应对挑战和防范风险要求着眼,有力应对国内国际各种挑战冲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合贯通,着力补齐制度短板,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体现了“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我们要把此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新的起点,把学习中所思所悟、所获所得融入工作中,更加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扎实做好资政建言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工作,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系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