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组织助推脱贫攻坚角色与作用浅谈
□张运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政协组织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独特优势,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不仅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必将大有作为。
一、政协组织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一)助推脱贫攻坚是政协的内在要求。从政协的性质看,政协组织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基本遵循。聚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协组织通过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畅通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的参与国是的渠道,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政治基础,助推全社会在扶贫攻坚上同心同向,在决胜全面小康上同力同行。
(二)助推脱贫攻坚是政协的职能所在。从政协组织的主要职能看,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政协组织的主要职能,也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议政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协组织综合运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三种方式,有利于政协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工作合力,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全过程,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三)助推脱贫攻坚是政协的重要使命。从政协组织的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看,政协组织实行把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鼓励委员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中,充分、如实地反映各界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对于脱贫攻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提出到实施,充分诠释了政协组织的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聚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协组织通过把协商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支持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利用多种平台和机会深度参与脱贫攻坚,促进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帮助党委政府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决策执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政协组织助推脱贫攻坚的特殊优势
(一)政协组织的人才和智力的优势,在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中得天独厚。脱贫攻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群众吃穿住行、看病、就学等方方面面,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政协组织汇聚了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其中很多还是掌握着先进技术的专家、学者、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管理人才,具有明显的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围绕脱贫攻坚重大问题,政协组织可以鼓励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出点子、献良策,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协委员本身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他们拥有社会人脉、产业、资金等各种资源,有的可以鼓励个人通过捐资助贫、技术支援、教育扶贫等手段参与。
(二)政协组织代表性广和包容性强的优势,在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中得天独厚。政协组织按界别组成,委员来自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方面,是各个界别的代表人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政协组织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协助党委政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情民意畅通渠道,及时如实反映群众诉求,引导各类群众理性反映利益诉求,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处理好贫困农户和非贫困农户、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因扶贫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社会不满情绪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要注意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协助党委、政府开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团结和谐工作,广泛凝聚脱贫攻坚共识。
(三)政协组织位置超脱,协调监督的优势,在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中得天独厚。要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健康运行发展,就必须要有监督约束。政协组织既然承担着实施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责,就要以一种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监督,敢讲真话、敢说实情。善于抓住矛盾“敏感区”和问题“多发点”,积极通过专题协商、专项视察、民主评议、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效果评估、干部作风等各方面情况,实行科学有效的民主监督,客观详实地反映存在的问题不足、真诚中肯地提出批评意见、积极主动地思考对策措施,认真督促整改,协力助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部署的有效落实。
三、更好发挥政协组织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政协组织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具有协商决策作用;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广泛的人脉作用;作为各界精英团体,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助推脱贫攻坚,政协组织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广泛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切实增强责任感。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当好一线指挥长,做好表率。政协机关要选派中青年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干部,集中机关和社会的帮扶资源,支持扶贫点村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委员履职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把政协委员参与脱贫攻坚的情况,作为委员履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优秀委员的重要依据。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组织各企业、合作社、商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发挥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和优秀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关键是要注重发挥政协组织的界别优势和特点。工商联、经济等界别委员,要通过联村联户、结对帮扶、治水修路、培育产业、回乡创业等多种方式,采取“企业帮村”“商会帮村”等多种形式,为贫困村谋划项目、发展产业,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帮助有能力、有条件的困难群众自主创业,加快推进“造血式”“可持续”扶贫;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界别委员,要结合实际,深入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宣传讲解大病救助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展送医送药、惠民义诊、医疗救助等活动,救助特殊困难群体;教育、文化等界别委员,要对贫困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科技、农业等界别委员,要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农业科技、尤其是种养殖技术,提高贫困群众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二)着力组织好视察调研。政协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开展系列针对性强的视察调研活动,推动任务落实,问题解决。一方面要聚焦重点难点。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的发展规划、政策体系、脱贫路径、重大项目安排、社会力量整合等扶贫重点内容,围绕如何更加精准地识别、精准施策,如何构建更加长效的帮扶机制等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扶贫政策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另一方面要强化调研成果运用。综合运用视察调研、社情民意、撰写提案、大会发言等多种方式,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集中体现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科学性前瞻性,确保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三)认真开展好民主监督。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是政协组织主要职能之一。政协要创新监督机制,把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扶贫开发各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协商会议、委员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派驻民主监督员等形式进行监督,促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增强民主监督的实际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监督不能缺席。一是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的扶贫政策。围绕脱贫攻坚中扶贫对象是否精准、资源分配是否公正、项目资金是否挪用、扶贫举措是否对路等问题,政协要全面了解情况,深入查找问题及原因,敢于提出建议,推动整改落实。要加强对教育、医疗、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执行监督,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二是加强对成效评估的监督。要对扶贫工作成效开展有效监督,深入总结提炼扶贫成效好的地区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榜样。同时,对弄虚作假、假“扶”作秀的地方和个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对那些不适应发展实际的扶贫措施,或者后期效果不佳的扶贫措施要及时建议予以调整修正,确保扶贫政策更加有针对性,效果更加明显,群众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