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王玉堂 李祥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历史中有智慧,也有力量;历史智慧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学习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治国理政。当前,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部党史、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探索史、创业史。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在学习历史中坚定信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马克思主义便成为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仰。信仰是一种决定道路、前途、命运的支配力量。正是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有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但是,信仰的确立有一个从认知到接受再到坚定的过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样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阶段。党史、新中国史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智慧宝库,承载着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悔追求、“金山换不走我的信仰”的顽强品格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献身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将国家引向正途;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有这些,靠的都是信仰的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士张佳男是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名“90后”党员。临行前,她的爸爸在她的行李箱里偷偷塞了个小纸条:“去吧孩子。一个人只要有信仰,在哪里都不怕。”就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给了她坚持下去、斗争到底的勇气,再一次彰显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说过:“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来日之历史,犹今日之国情。”不言而喻,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要创造未来的历史,就要让历史中愈发彰显的信仰之光,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在学习历史中把握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记述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记述了他们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想与智慧,记述了他们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学习和了解这些历史上的文化知识、思想智慧、经验教训,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是会大有助益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之中有智慧、有规律、有大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李世民君临天下二十三年,一举开创了“贞观盛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谙以古鉴今的道理,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只有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把握规律,我们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回望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史,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凡有成绩,无一不是因为遵循了历史规律;凡遇挫折,无一不是因为违背了历史规律。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也是一位无人能及的读书人,他十分善于在读史中汲取智慧、总结规律,他从《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历史典籍中读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进行了阐述。1945年,他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提出了“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的著名论断。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善于从历史中把握规律,才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新中国。历史是一座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激荡着奋进的力量。今天,我们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牢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把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学习历史中激发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不仅凝结着智慧,而且凝聚着力量;一个国家最值得珍惜的财富,就是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惊天动地、催人奋进的动人故事,处处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战争年代,面对强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延安时期,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上至旅长,下至马夫、伙夫一律参加生产,硬是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新中国成立后,从为国之重器呕心沥血的郭永怀、邓稼先等“两弹元勋”到同大国工程一起成长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青年建设团队,从为了“中国天眼”死而后已的南仁东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的杨善洲,从“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谷文昌到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惧危险、勇敢逆行的钟南山,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在他们身上,洋溢着奋斗的激情,释放着榜样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追寻党和新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顽强拼搏的足迹、志向、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就能激励我们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