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水 有 靠
□游宇明
老一辈人比较迷信风水,每遇建新房或老人去世选墓址等事情,一定会请风水先生看地。风水先生大多留着山羊胡子,穿着长褂,手持一只巴掌大的罗盘,东测测西量量,然后向主家通报结果。他们叫主家将地址移向东边,主家绝对不敢往西;他们让主家将某个坑挖深一分米,主人肯定不会挖浅一厘米。这样的时候,风水先生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神灵、上帝、最高权威,乡人觉得:服从风水先生,就是听令冥冥中的某种命运,就是对未来的幸福事先投资。
建房的风水,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山水有靠。
对风水能否决定人的命运,我一直深表怀疑。2017年暑假,去乌镇旅游,与朋友一起参观过茅盾和木心的故居。茅盾、木心都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坛顶顶有名的大作家、大画家,茅盾同时还是文化高官,他们都属于人生的大成功者,假若说到传统的“风水”,他们的故居则远远不合格。乌镇有一条漂亮的小河,茅盾、木心的故居都在河边,水是靠上了。问题是乌镇全域皆为平原,无一山丘,茅盾、木心的故居都不“靠山”。其实,不要说乌镇,整个桐乡都是这样,就连管着桐乡的嘉兴,陆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山地也不过40平方公里。在如此环境下建房,想要靠山,决非易事。然而,此地“风水”不好,并不影响人的出息,除了茅盾、木心,嘉兴、桐乡出现的文化名人还有一大批,丰子恺、王国维、徐志摩、金庸、沈钧儒、朱生豪、张乐平、张元济都是其中的代表,科技方面更是群星灿烂,嘉兴籍两院院士目前已有54人。一个地级市所出人才比一些“山水有靠”的省还多。
或许,我们更应该将山水有靠视作前人对生存经验的总结。
江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植物生长,漫山遍野都是大树,历史上,江南的房子普遍都是砖木结构。此类建筑冬温夏凉,也比较结实,没有特殊情况,寿命可以超过一百年。但它一个致命的缺点是屋柱、门窗、楼枕、吊楼、房梁、檐皮等等大量使用木料,极不耐火。传统江南民居喜欢屋前靠水,一方面是考虑水平时可以洗菜、濯衣、灌溉,另一方面也是想到万一发生火灾,扑救起来相对容易。我在农村生活时,家里就起过两次火,有一次大火还烧到了楼上,那黄中带红的巨大火龙,将七八岁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假若不是面前有口巨大的池塘,加上乡邻的无私帮助,我们一家就得流离失所。古时候,城里的大户人家,喜欢在自家天井安放一两只储满水的大陶罐,就是为了作消防之用。
在乎屋后靠山,亦跟生存相关。城市的山是给人欣赏的,乡村的山却是让人活命的。有了山,房前刮大风,后山能够消减一下它的威力;房后刮大风,山会将它挡得严严实实,掀不起波澜。山也意味着土地的获得,我老家的后山上就有不少旱土,每年都有人种植小麦、红薯、高梁、黄豆、苎麻、棉花和桔梗、射干、玉竹、白术。此外,山里往往有大片的森林、灌木,春天可以在林地采蘑菇、地衣、草莓、茶苞、金缨子,秋天可以摘油茶果、桐果、经批准砍伐的其他建材。需要柴火时,干枯的灌木、树枝是上等的燃料。毫不夸张地说,一座山就是一座传统社会中的生活宝藏。
除了生存上的意义,山水有靠其实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水是柔和的、透明的,它持之以恒,并沿着一个稳定方向努力,可以穿石,会使我们想起变通、坚持等等含义。山呢,它总是在无穷无尽地供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从不求回报,其高处还可让我们眺望远方,可以令人联想到仁爱、无私之类的概念。换句话说,从“风水”着眼,建房时山水有不有靠,不会影响我们什么,但从人类生存的方便、人与自然的互动这些方面来看,讲究山水有靠,还是有道理的。
生活告诉我们:世间总有一些事不可以作单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