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0期 本期2766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资政建言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助推民族地区团结进步

 

□潘年富

 

  防范化解风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央高度重视,要求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化解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战胜风险挑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根据政协特点,通过资政建言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来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意义十分重大。

 

  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对新时代政协工作作出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部署,有许多意味深长的精妙论述。

  十九大报告,高度概括了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在原来的“三个是”后加上了“重要组成部分”和“制度安排”。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首个“下团组”活动,就是参加政协联组会,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交流的话题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国计民生大事。“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殷切期望。他叮嘱委员们“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成为新时期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出席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过去一年人民政协工作作出评价与总结,对新一年工作提出期望与要求。

  在2018年底举行的新春茶话会上,习近平强调:“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四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人民政协——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特点;坚持紧扣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坚持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对于人民政协发挥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就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民政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2014年9月21日,在中共中央、全国政协举行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重大命题,阐明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向各级党委提出“要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要求。他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决策程序”,“要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要推进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更加深入务实开展”,“要高度重视政协领导班子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深入研究更好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路和办法,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空间”。

  汪洋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上要求,人民政协要积极做到四个凝聚,即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民族自治地区的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要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要带头走群众路线,重视并调度关注民生,积极促进民族地区团结和睦。

  胡锦涛同志说:“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因而,我们要深入少数民族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少数民族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反映他们的合理合法诉求,真诚做少数民族群众的知音。

  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要把政策解读工作做细做实;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惠民政策真正落地,助推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存在问题的解决;要积极建言地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各方一道通过建立科学长效机制来共同维护群众的利益。

  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中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主动切入,融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去。尤其是在产业选择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群众的意愿和特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发挥本土政协委员优势,通过民族语言有效沟通,既把党的政策方针送到群众头脑里,又把党的惠民政策实惠送到少数民族群众手上,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协;要积极下访,真诚协商,热忱服务,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为民情怀。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助力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

  要深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民族地区自治条例;政协委员要向所联系的界别和少数民族群众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助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在履职过程中,主动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做遵纪守法的表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投入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