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764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红叶传诗 巨画寄情

 

□程应峰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隐。集诗人、画家、鉴赏家于一身。他一生官位不高,晚年隐居茅山,自号悲翁,有《华阳集》行世。

  公元757年,顾况33岁进士及第。771年,任嘉兴监盐官。顾况赴任,游览了天台城关的赤城山等风景,夜宿灵溪驿站,由水路至临海。写下了《临海所居》三首:“此是昔年征战地,曾经永日绝人行。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此去临灵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不知叠幛重霞里,更有何人渡石桥。”“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任上,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去而复返,不见前踪的情状。

  顾况在公元801年写下的《嘉兴监记》:“天宝末,天下兵起。乾元初,上司凑议,宜以盐铁之职,总以社稷之臣,斡乎山海之利以富人也。淮海闽骆,其监十焉,嘉兴为首”,“大臣奉法,为事选人,拔其贤干,升于宪署,以官原显光华之宠,趋其署者如好鸟之栖茂林。”就得益于拥有这样一段盐务阅历。

  786年,顾况已有61岁了,当时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顾况被召为幕府判官。翌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两年后,李泌去世,他因“不能慕顺,为众所排”,“傲毁朝列”,作《海鸥咏》:“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讽刺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

  顾况担任著作郎期间,颇有诗名。一年科考,白居易赴京应试,便拿着自己所写的诗歌去拜见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三个字,便眯眼一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然而,在打开诗稿,看到第一首诗后,瞬即惊呼:“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住下来就容易了。你道是哪首诗?原来是时至今日妇孺皆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此以后,顾况一说起白居易,就对他盛赞有加,白居易的诗名也因此传开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到,顾况有才,也是个爱才惜才之人。

  身负才华的顾况,爱才惜才在情理之中,他更是个多情的诗人。公元755年秋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读后,爱意萌动,随即赋诗一首写在了一片红叶上:“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并将这片红叶从上水池传进宫内,还真的让那位哀怨的宫女获得。此后,顾况和这位宫女经常借助红叶传送爱恋的心声。不久,发生安史之乱,官兵作了为期60天的抵抗,最终以失败告终。顾况趁乱找到与他以诗传情的宫女逃出上阳宫,共结连理。这是顾况进士及第以前的事了。

  后人评说顾况,说他的诗歌清新自然,饶有意味。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曲》颇得江南民歌韵味。其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以及对音乐的出色描绘,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皇甫湜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宋词人严羽也说:“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为文赋诗之余,顾况亦善画。有一次,顾况请求让他担任新亭盐监,有好事者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画海中的山而已!”

  顾况作画,成了有江湖意味的传说。相传他爱画巨幅画作,常将几十幅画绢拼在一起,所以他的画前准备,也颇有声势。他用的画墨和颜料,用盆子和桶来盛装。画前造势,鼓角齐鸣,礼炮喧天。顾况出场时,用锦缎料子的袄子缠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开始喝酒,围着画布转圈,酝酿情绪。作画伊始,顾况舀起墨汁和其他颜料随意泼到画布上,然后拿出一条长的绢布,一头放在刚刚泼过色彩的画布上,然后拽住绢布的另一头来回拖动,画布上的颜料在拖动过程中被抹开,一副画作的雏形展现在众人眼前。而后,顾况拿起画笔在一滩滩色彩上勾勒,山峰出现了,溪流出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出现了,俄倾,一幅大型山水画大功告成。

  能诗善画的顾况,还是逃不脱因讽刺权贵被贬的厄运,出京途中,多有寥落,一路上,与韦应物诗来诗往,唱酬解寂。794年,顾况终得离开饶州,在扬州茅山隐居,一直活到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