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94期 本期2754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别样的报道 同样的精彩

 

□本报记者 潘 建

 

  “期待通过这次两会进一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提振信心、战胜疫情,打好脱贫攻坚战;希望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消费拉动内需;希望国家层面更加注重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这是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王能军的视频声音。

  “非常激动,期待这次两会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这是住黔全国政协委员魏定梅的视频声音。

  ……

  在潘晓慧委员传来的自拍视频里,可看见她身后湿漉漉的长安街。

  在委员“记者”朱山采访王能军委员的画面中,王能军笔挺的西装上的雨滴还清晰可见。

  他们冒雨拍摄,为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传回后方记者所需的声音和画面,把此次盛会传递给远在千里之遥的家乡父老乡亲们。

  这是一场特殊的难忘的盛会。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两会时间”推迟,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负责之举;而进入“两会时间”,不仅反映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的态势,更传递出战胜疫情的光明前景和坚定信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烙上了鲜明的“抗疫印记”——会期缩短、缩减工作人员、地方记者不再随行赴京采访报道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为了及时准确地做好有关宣传报道,在委员赴京前,贵州省政协办公厅提前组织各媒体记者对委员进行了采访,记者在采访之机纷纷加上了委员们的微信,为的就是要在两会期间不断“叨扰”委员们传回大家所需要的素材。

  在赴京前夕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在讨论如何配合媒体做好此次两会宣传时,朱山委员、潘晓慧委员主动请缨,承担了在京的现场报道和拍摄任务,成为了此次两会的特殊“记者”。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对委员们进行了现场紧急“培训”,从构图、对焦、光线、录音等手机拍摄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并印制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委员们。

  这才有了开幕式前传回的场景和画面。

  两会期间,委员们在履职议政之余,努力回应记者们的视频连线或电话采访,在电脑或在手机上写下记者们所提问题,并及时传给在后方等待的记者们。

  特别是朱山委员,一到北京就当起了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报道团”的“首席记者”。每天,朱山委员都要拍摄委员参会情况,不少媒体报道的素材都出自于他之手。朱山委员还联系了他所在界别的外省全国政协委员,谈贵州印象,话发展期待,用视频传回给后方的记者们。同样,潘晓慧委员也拍摄了大量会议剪影,还不时地帮助委员完成连线访谈等。“在互相‘采访’的交流过程中,委员之间也增进了感情,一举几得,非常好。”潘晓慧委员说。

  在后方,省政协办公厅组织媒体记者集中统一办公,加强前后方协作配合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好 “全媒体小分队”作用。各媒体创新运用“云采访”、手机视频连线等形式,全面报道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履职风采。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由以前的十余天压缩到今年的6天半时间,委员们每一天的会议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有一种感动叫奉献,有一种坚守叫责任,在这六天半的时间里,“感动”二字不时在记者的心间涌动——

  “胡委员,今晚有时间没?写篇两会日记吧?”

  “我尽量吧,因为今晚有央媒的记者要采访,有很多问题我要回答,压力山大!”

  “如果今晚太忙那就明天晚上写吧。”

  “明天晚上被人民网的记者预约了。我一定尽量写,努力!”

  这是记者与胡国珍委员在微信中的交流,在25日晚的11:40,记者的微信铃声响起,打开一看,胡国珍委员的两会日记传来了!

  几名赴京的省政协工作人员也主动担当起服务保障工作,省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李维兵当起了临时摄影记者,扛着相机出现在委员们履职议政的会场,活跃在委员们会后闲暇小聚之间,抓拍传回了一张张精彩的画面;省政协研究室调研二处的尤云龙及时把全会的有关信息及宣传事项等反馈给后方记者;在全国政协办公厅挂职的岳松,在人民大会堂前拍下一张张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的照片。

  ……

  虽然地方记者不再随行入京报道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盛况,但在省政协办公厅的周密谋划下,在前后方的努力配合和积极互动中,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在会议期间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积极建言献策,通过记者的笔尖及时全面展现了他们参政议政能力和履职奋进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