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3期 本期2752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5-26

魏定梅委员:

 

“发出贵州好声音,传播贵州正能量”

 

□本报记者 潘 建 陈 庆

 

  “目前,全国的疫情防控处于取得初步成果的阶段。下一步,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工作非常关键,所以我们还有几个方面要抓好:一是管理好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好易感人群。”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监测管控救治工作,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阳市副市长魏定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首先,要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建立快速反应、迅速处置的体制和机制。其次,要管理好重点场所,如学校、医院、商场、餐厅、车站、机场以及小区等,这样才能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同时,做好治愈病人、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工作,流动人员、发热病人也需要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魏定梅委员担任了贵州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疫情监测管控救治组副组长,贵阳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疫情监测管控救治组组长,主要负责疫情监测管控救治工作。

  细细翻阅魏定梅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到“加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再到“完善质量法制建设”,无一不是来自身体力行的调研,彰显求真务实的态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疾控体系诸多问题和短板,急需加快改革完善。”魏定梅委员告诉记者,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第一个提案是《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议》。在提案中,她建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推进标准统一、接口开放、结构合理、互联互通的疾控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监测预警系统;要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从源头动态监测、风险评估和发布预警信息到多部门协同防控形成闭环管理;要提升预防能力水平,树牢“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强化疫苗研发,提升疾病防控能力;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对疾控机构的权限和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

  在《关于加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建议》提案中,魏定梅委员认为,加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已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快社会共治监管平台建设;其次,要运用大数据实现高效监管;第三,要搭建网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第四,要建立网络举报奖励制度。

  在《关于制定出台国家〈质量促进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中,魏定梅委员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快推进立法进程,尽快出台国家《质量促进法》,明确质量促进调整范围,明确质量社会共治体系制度,明确促进质量提升措施、质量激励机制以及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去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十件提案,除一件转为建议外,其余提案均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回复,让我备受鼓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将继续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群众的呼声带到会上,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围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等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发出贵州好声音,传播贵州正能量!”魏定梅委员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