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委员:
让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定力做创新工作。
22日上午,我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不长,分量却很重,干货满满,深感一年来在经济、区域发展、新动能、改革开放、三大攻坚战、民生改善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报告既交出了改善民生的满意答卷,也提出了今年及以后改善民生的工作打算,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政府工作报告讲实干、接地气、聚民心、鼓干劲,作为科技战线的委员,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有两点体会:一是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面对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各方面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遭遇了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十分不易,要坚定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发展必将充满希望。二是目标更加精准明确。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报告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和重点措施具体,切实可操作,把握了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全国人民擘画了宏伟蓝图。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一直以来,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标的挂钩不够,对行业发展的引导性不足,导致基础研究弱、科技人才沉淀不够、行业核心竞争力弱,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远低于社会预期。这次报告从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到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体现了科技工作强化质量和结果,真正让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定力做创新工作,这必将极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本报记者 潘 建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