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风物:绥阳郑场“红军椒”
□匡兴洪
1935年1月7日,中革军委收到红二师进占遵义城的电报,就在同日21时在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和王稼祥签发的《关于我野战军渡江后行动部署的指示》中,预定了红军攻占遵义后建立新区与扩大地域的大致范围,并规定了各军团的发展方向及负责开辟的区域。
1935年1月12日20时30分,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湘川黔敌军活动情况及我军之部署》开宗明义指出:“九军团司令部驻湄谭,以一得力团进驻绥阳。”于是,红九军团即命第8团由湄潭县出发,急行军经湄潭官堰,翻越五里坡,过小关、飞水,进入千年古镇绥阳郑场。红军干部战士在郑场开展了宣传、筹集军需和扩大红军的工作。当时的郑场共有三百多户住家,将近两千人口。场镇由丈余高的百城墙相围,分东西南北四门,晨开晚闭。同时,郑场的小手工业开发较早,从事纺线、织布、缝衣的小商小贩较多,四川、湖南、两广商贾频繁往来在此经营生意,热闹非凡,有的还在这里落户定居。红九军团第8团进入郑场后,分散驻扎在张王庙、狮子山、周家花园、禹王宫和张涛家等地方,不入民房,军纪十分严明。休整时,便坐在街道两旁的石阶梯上,决不吃拿老百姓的东西,连水也不随便喝一口。红军爱民、护民,对群众秋毫无犯,因此自然而然赢得了群众的由衷好评和高度信任。原来听信国民党反动宣传而外出逃避的群众,一两天就赶回家来了,街面照常开门做生意。红军战士不厌其烦地深入群众家中做宣传教育和发动工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主张,号召劳苦大众跟着共产党起来闹革命,千方百计建立穷人自己的政权。街上贴满了“打倒土豪劣绅!”“红军是我们‘干人’自己的队伍!”“拥护苏维埃政府!”“跟着红军北上抗日去!”等标语。红军还在郑场的讲乐亭处,召开了有五六百穷苦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会上,红军向到会的“干人”宣讲红军的革命思想和政治主张,号召大家推翻这人吃人的不合理制度,翻身做主人,过上自己幸福的日子。根据穷人的口头推荐和红军调查了解的情况,由“干人”代表谭信章和贺四爷与红军接头联系,并由苦大仇深、有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谭信章担任苏维埃郑场区临时政府区长,负责管理社会上的日常事务。“干人”当区长,在古镇郑场还是第一次,这让穷人倍感扬眉吐气。平时被人戏称为“叫花子”的文继才,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再不邋遢委琐,而是精神抖擞,还沿街打锣呼喊,及时准确无误地向穷人传达红军的安民告示和开会通知诸如此类的事务。
红军在郑场清算没收了豪绅大户从穷人那里剥削得来的粮食、猪肉、盐巴、衣物等,经造册登记后,逐一分给穷人。群众心里十分高兴,知道了红军的确是真心实意为穷苦人撑腰的队伍,从灵魂深处发自腑佩服红军,主动自愿要求参加红军,同他们一起去打拼天下。当时,郑场就有洪少奇、宋德安报名参加红军。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古镇郑场传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处于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刻,他们却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参加红军,这充分证明,红军在郑场虽然只有二十余天,却已在老百姓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让人久久难忘。
在郑场,无辣难成宴,无辣不成席。辣椒自然而然成了郑场人热情款待红军不可或缺的家常菜。有人还有趣地说:郑场一怪,辣椒是菜。此话不假,在古镇郑场,辣椒菜品林林总总,难以枚举。随便找个村姑农妇,也能弄出几味传统辣椒小菜,让人爽辣生津,胃口大开。对郑场人来讲,辣椒就是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材;辣椒,也是祖先与故土共同植入血脉里的一种味觉记忆;辣椒更是离乡在外的郑场游子梦里和胃里挥之不去的乡愁。郑场的辣椒主要是以朝天椒为主,朝天椒又叫小辣椒、望天椒和望天猴。朝天椒原产于泰国,后于中国引进辣椒籽,并培植出多个朝天椒品种,古镇郑场种植较为广泛。有这么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辣椒歌谣:朝天椒,当衣裳,不怕风,不怕霜,冷风吹,心不慌。
郑场的朝天椒,还有一个人们鲜为人知的雅称“红军椒”。关于红军椒的来历,还有一个感人肺腑、震撼灵魂的故事呢。
1935年1月,时值深冬时节,寒风呼呼地吹,鹅毛大雪漫天飞舞。风雪中,国民党的地方反动武装押着数十个衣衫褴褛、脚穿草鞋的红军,来到了卧龙山上的一座古庙里。这些红军是为了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护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的外围部队,后来由于敌众我寡,被敌人包围,弹尽粮绝而被俘的。他们中间最小的一个只有十五岁。
在这座古庙里,一个小和尚正在给他的师父守灵柩。国民党的地方反动武装人人都怕冷,进了庙门就烤火去了。小和尚就悄悄地给这位十五岁小红军解了绳索,把小红军藏到了他师父的棺材里。后来,这些凶恶的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把抓来的红军一个一个地拉到了一个黑黝黝的硝坑,凶神恶煞地说:“只要你们每个人都说一声,红军是红匪,就立即释放你们。”红军没有一个人屈服,他们大声高喊着:“红军万岁!”就这样,这数十名红军被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残忍地杀害,扔进了深不可测的硝坑。但直至最后,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也没发现少了一个小红军。
国民党的地方反动武装走后,小和尚把小红军放了出来,告诉他那数十名红军已被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杀害,并给他指了到遵义去的路。小红军流着泪,从裤袋里拿出从江西出发时随身携带的辣椒种,交给小和尚说:“你把它种到红军死难的地方,留作永远的留念吧。”小红军送给小和尚的辣椒种就是朝天椒种子,并告诉小和尚朝天椒一般为一年生栽培,春天种植,秋天收获。播种季节为春季的三、四月份进行,八月中下旬便开始由秧成熟而后收获。
小和尚默默记住了小红军的交代,在三、四月份栽种、锄草、施肥、浇水,辣椒苗长得像竹子拔节似的快。一天小,两天大,到了八月,长成了密密麻麻的辣椒林,远远望去,辣椒的茎杆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辣椒,煞是壮观。小和尚偷偷对郑场的干人们说:“这是红军用自己的鲜血浇出来的辣椒哩!”
于是,郑场的干人们便把朝天椒又命名为“红军椒”。
有位远道而来的游客在八月份来到千年古寺卧龙寺,看到山坡上长势惹人喜爱的红军椒,禁不住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么一首意味隽永的短诗:
青枝绿叶果儿长,
辛辣甘甜任人尝。
红装虽艳性刚直,
亭亭玉立斗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