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4期 本期2750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5-24

潘晓慧委员:

 

深耕基层教育 积极履职建言

 

□本报记者 潘 建

 

  2008年至今,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潘晓慧已连续担任了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每一年她都要带着多份提案参加全国两会,提案大多涉及边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乡村教育问题仍然是潘晓慧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为此她提交了《关于优化小学教师专业结构比促进素质教育的建议》提案。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教育至关重要。”潘晓慧委员说,去年在一个少数民族村寨调研时,了解到一个孩子即将上初中,而他在小学时就只学习了语文、数学等课程,音乐、美术却没怎么学过。而她到当地学校调查后发现,学校课表上的课程列得很全,却与实际所上的课程有出入。学校的重心在语文、数学这些“主课”上,其他课程的专业老师几乎没有,也很少上这类课。

  “缺乏教师专业结构比的师生比的考核标准,不利于小学各科教学的正常开展。” 潘晓慧委员认为,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不能应对当下的发展,出台政策时学校开设的课程和现在开设的课程已经不一样,教学要求也不同。严格按照师生比来衡量学校师资的配置,不够科学,不利于各科教学的开展。

  “还有就是小学教育的素质教育评判标准不清晰,导致非语文数学的科目被边缘化,欠发达地区素质教育开展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潘晓慧委员认为,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考核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生是“德智体美劳”打基础的阶段,基础若没夯实,习惯没养成,后期的体能、德育、热爱劳动等美德很难纠偏。只有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德智体美劳,才能促进学校开展各科教学。

  为此,潘晓慧委员建议:在制定学校师生比中,要再细化到设置单科师生比,确保单科教师数量,才能确保各科目正常教学,才能确保学生在学校享有各科受教育的权利,确保孩子多方面的智力培养,助力其后期发展。加大小学教师专业缺乏人才的培训或引进力度;加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量化,促进各科教学的开展;加强对教师在授课学科的工作量与取得专业资格的匹配度的考核,防止非专业转岗教学,以促进教学的正常开展;建设全国义务教育大数据共享平台,实时监控教师资历和教学情况,便于决策层掌握教师的配置、教学资格、学校开课情况、专业资格与教学专业的匹配度、政府的投入、学校办学规模等。

  谈及如何写好提案,潘晓慧委员说,要吃透相关政策,找准突出问题,要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同时还要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实际情况真正搞深、搞透、搞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提案。